• 东南大学本科教学建设巡礼

教学管理规范有序 教学督导成效卓著——东南大学本科教学建设巡礼(之五)

2008-11-111140发布者:

分享到:
 
 东南大学牢固树立教学质量意识,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不断优化各种教学要素与资源,努力使继承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相互促进,使行政管理效率与专家群体智慧相得益彰,使严格的科学管理与各具特色的个性发展相辅相成,从而有效地保障了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东南大学素有重视教学管理的优良传统,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按照统筹教学行政与教学业务管理、宏观调控与具体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起与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管理机构与制度体系;通过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开展教学管理研究实践,不断提升教学管理的水平。
 
1、管理队伍结构合理,人员整体素质优良
 
按照校、院(系)教学管理体制的职能划分,采用专、兼结合的模式,建立了教学管理决策、组织运行、管理保障和评估监督多线并行的教学管理队伍。常规教学管理队伍共有教学管理人员233人,包括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工作人员、院(系)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副主任)、教学秘书、教务助理、校级实验中心主任、学科组教学负责人等。各院系教学院长(系主任)、教学秘书主要由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担任;院系日常性教学事务主要由专职教务助理负责。分管本科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教务处处长、二级教学单位本科教学负责人都具有多年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经历。教学管理队伍高级职称人员比例为61%,研究生学历以上占54%,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管理经验丰富,具有与岗位相适应的理论水平、学术修养和管理能力。
 
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不断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方式。学校重视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以增强全校教学管理活动的同步性、协调性、规范性。学校、教务处及院(系)领导经常深入第一线,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及时解决师生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学校目标管理年度考核中,教务处连续多年均被评为优秀。
 
2、研究教学规律,推进管理创新
 
长期以来,教学管理人员结合工作积极开展教学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努力探索本科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2000年以来,学校教学管理人员主持或参与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41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9项;近三年结题或在研的校级教改项目137项。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教学管理人员公开发表教学研究与改革方面的论文294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不断推进管理创新。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首批实行引导性专业目录,首批实施学分制改革试点,首批实行大电类培养方案,首批实行转系转专业制度、首批实施文化素质教育试点,首批创办强化班培养精英人才,首创独具特色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率先构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培养模式,率先探索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研学、网络助学四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东南大学教务处先后以《加强信息反馈,实行科学管理——东南大学教务处教学管理改革经验》、《教学管理机制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潜心研究,锐意改革,扎实建设,科学管理,教学工作创优秀》、《大学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建立与探索》连续五次获奖,在全国为数不多。
 
健全监控保障体系,质量管理常抓不懈
 
东南大学十分重视教学质量管理,不断强化教学质量意识,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制度体系,严格执行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有效地保证了本科教学质量。
 
1、 完善规章制度,执行严格到位
 
围绕教学质量监控,学校建立健全了一整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形成了包括计划——运行——控制——反馈——改进在内的质量管理闭环,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教学计划定期修订与评审制度 四年大修订、两年小修订、每年有微调。按照社会需求调研——培养规格论证——资源条件分析——国内外同类教学计划比较——院系汇报答辩——专家论证评审等程序,对教学计划进行定期修订,保持教学计划的先进性、权威性。
 
专家委员会和专家工作组制度 从1993年起,东大成立了校教学委员会,下设5个专项工作组和9个课程指导小组,在教学决策系统和教学实施系统中,都充分发挥专家所长,依靠学科专家对全校教学工作的关键要素和主要环节进行把关,确保了东南大学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校、院(系)两级教学督导制度 学校聘请一批忠诚教育事业、热爱东南大学、教学修养深厚、富有奉献精神的退休教授,先后组成面上听课组、首次开课培训组、青年教师授课竞赛组、实践教学督导组、医学教学督导组以及院系教学督导组,18年坚持教学督导工作,使青年教师得到培养,使教学质量常年得到监控。
 
教学运行定期检查监控制度 常年坚持短学期实践环节检查、开学第一周教学检查、教学督导随机听课检查、期中教学检查、考试巡查等教学运行检查制度。每种检查都有具体详实的内容及其重点。
 
学生评教与教师评学制度 十几年坚持学生评教制度,从最初的填写表格逐步发展到学生网上评教——网上统计——网上反馈。学生评教制度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和认同。从2002年起,每学期进行一次教师评学活动,让任课教师就任课班级的听课情况、作业情况、答疑情况、自学情况等,经过统计分析后,用教学简报等形式反馈到各院系。
 
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制度 《本科课程考核工作条例》对各类课程(含实践性环节)从命题、试卷印刷保管、考务安排、考前思想教育,到监考流程、巡考流程、作弊处理、成绩管理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从2003-2004学年起,学校开始每学年组织一次试卷检查,对命题质量和阅卷质量进行监控。
 
各级领导干部及一线管理人员都能严格执行教学管理规定,所有工作人员在成绩管理、免研排名、学籍处理、毕业审核、学位审核等事关学生利益的重要关口,都能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使东南大学的教学质量在校内外享有很高信誉。
 
2、 制订质量标准,规范教学环节
 
东南大学重视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的建设。学校先后制定了包括专业设置、培养计划、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材建设与选用、实验实践教学、考核、学籍审核、教改项目管理等各环节的规范性文件。如《东南大学教学工作规范》、《东南大学本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东南大学本科培养方案管理规定》等21个文件。这些文件明确了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规范要求,成为教师组织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学事务管理的依据。
 
3、 建设保障体系,全程监控反馈
 
教学质量监控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的内部监控体系由校领导、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组、院(系)管理干部、同行专家及学生队伍等五个层次所组成。教务处为具体的监控服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督促质量监控工作的实施。教学质量外部监控体系的组织与实施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定期收集用人单位、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来实现。
 
多年来,东南大学始终坚持对教学运行过程进行监控,各个主要监控点覆盖教学全过程,且与教学运行周期相吻合,周而复始,形成管理闭环,实现了对教学活动过程的连续监控。
 
学校所建立的信息反馈渠道快捷多样:随时更新的教务处网页、开放的校长邮箱、每周四教务处处长接待日、每月一次的教学工作例会、每学期2-3期的《教学简报》、每学期一次的成绩统计结果和考风考纪情况通报、不定期的面对面恳谈活动、实时的BBS网站等都成为学校收集、处理、反馈教学信息的窗口。
 
随着各项信息反馈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捕捉教学质量信息的触角越来越灵敏,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与保障越来越有力。
 
开创教学督导模式 培养教学名师梯队
 
东南大学一贯把青年教师视为未来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学校教学督导工作以青年教师教学培养为主线,逐步形成了立体化运作、层次化培养、人性化指导、长效化坚持的督导工作机制。如今,这一工作机制已经成为激励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阶梯,并形成了东南大学重要的办学特色与传统。
 
一、横纵交叉、立体融通的教学督导体系
 
经过18年的持续建设,东南大学已建立起两级五组教学督导构架,形成了横纵交叉,立体融通的立体化教学督导体系。在横向上,自1989年开始建立校级专家听课制度起,学校聘请并长期保持着由20位左右校级教学专家组成的专职督导队伍,逐步分设了包括首次开课培训组(1991年)、青年教师授课竞赛组(1993年)、面上教学督导组(1994年)、实践教学督导组(2000年)、医学教学督导组(2000年)在内的分督导组。这五个组工作各有侧重,各小组在独立开展工作的同时,在人员安排上可以交叉使用。这种分工不分家的工作方式有力地保证了督导组工作的针对性、协调性与高效性。在纵向上,东南大学构建了校、院(系)两级教学督导体系。校、院(系)两级教学督导形成了明确的工作职能,即:校级教学督导组执行全校的教学督察、指导、评比、咨询职能;院(系)教学督导组执行本院(系)的教学督察、培养、考核、咨询职能。两级教学督导专家由学校与院(系)分别聘请与管理,他们任务上有重点,业务上有交流,工作上相互配合,不具行政隶属关系,有效地保证了两级督导积极性。这种小组与小组打通,学校与院系打通,立体化、交叉贯通的五组两级教学督导方式,实现了对教学过程全面深入的监控,并且可以更具针对性地培养青年教师。1989年以来,校、院(系)两级督导组通过系列讲座、观摩教学、随堂听课、试讲评议等多重活动累计培训首次开课教师1003人,每年督导全校千门以上的课程,留下了近20000余份听课记录。仅督导组专家单炳梓的笔记上,就记载了200多名青年教师的讲课记录。自1993年起,学校每年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授课竞赛,督导组评审专家对每个参赛教师进行4人次以上的随机课堂听课,进行全过程的跟踪评比和帮助,指导过的参赛教师达1592人,共评出各等级奖项656人次。
 
二、逐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教师培养过程
 
多年以来,东大形成了以督导组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为基础,各项工作环环相扣的五层次教师培养机制。
 
第一层次:新教师入校后,由人事处安排为期两周的脱产“入校教育”。进行校史、职业道德以及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方面基础知识的学习。考核合格后,进入院(系)培养。第二层次:院(系)教学督导组为进入院(系)培养的新教师制订教学培养计划,进行开课前的岗前培训,传授教学经验,实施定期考核,使院系成为教师培养和成长的基地。教师经所在院(系)教学督导的岗前培训合格后,向校教务处申请担任本科教学主讲教师,由校教学督导组对其进行为时一学期的校“首次开课教师培训”。培训合格,才确认今后能担任东南大学开课主讲教师的资格。第三层次:广泛组织全校40岁以下教师参加授课竞赛,竞赛在实际授课现场进行,参赛学期内由评审组专家随机听课不少于4次。最后根据评审委员会专家听课意见、学生网上评教结果以及院(系)推荐等级进行综合评判,确定授课竞赛获奖等级。第四层次:根据东南大学《关于选拔和培养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暂行办法》,在通过以上一至三层次培养后的青年教师中,再综合考察其在教材建设、教学法研究、课程改革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所做出的成绩,评选出校级优秀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第五层次:选拔教学名师培养对象,遴选东南大学教学名师。东南大学教学名师是东南大学在教学上的最高荣誉。教学名师培养对象从2004年起每年选拔一次,每次选拔5~8人,培养周期暂定为4年。学校将全方位支持其成长为高水平教学带头人,并争取获得国家或省级教学名师奖。以上五个层次逐层递进,构成了东大教师教学培养的完整序列。
 
三、规范有序、积极和谐的教学督导文化
 
东南大学教学督导工作之所以能够长期有效地开展,一方面得益于完善的制度和规范的管理,另一方面则得益于人性化的和谐督导文化的养成。学校制定了《东南大学教学督导工作章程》、《东南大学青年教师首次开课培训要求》、《东南大学青年教师授课竞赛规则》等一系列完备的规章制度,为督导工作以及相关环节明确了规范。如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晋升教学为主的副教授必须参加授课竞赛并获奖,晋升教学科研并重的副教授必须参加授课竞赛并获得考核通过。
 
除了制度约束,东大的督导工作更多依靠以人为本的、和谐的督导文化的浸润与熏陶。督导组专家们始终坚持“督是关心,导是帮助,以督促导,督中重导”的原则,明确督导的根本目的是引导青年教师重视教学工作、追求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水平。许多青年教师深有体会地说:督导组的“督”本来是一种压力,但因为督导组老师的循循而“导”,压力潜移默化变成了前进的动力。
 
四、青蓝相继、持之以恒的教学精神传承
 
东南大学本科教学督导工作经过18年坚持不懈的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东大“止于至善”的精神。学校长期保持专职督导专家20位左右,此外18年来还聘请教授近千人次直接参与青年教师指导工作,千余名新教师在教学生涯之初就得到了督导组所给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技艺培训,并从一批德高望重、热爱教育事业、学术知识渊博、教学修养深厚的督导员们那里得到了极其宝贵的教学经验和人生启迪,顺利步入教学工作的轨道。
 
教学督导制度促进东南大学青年教师迅速成长。1995年第二届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陈薇,现在是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史》国家级精品课程主持人; 1997年第四届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陈建龙,已经是博士生导师,数学系主任及数学学科带头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及江苏省“333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曾获东南大学吴健雄、袁家骝奖,亿利达优秀青年教师奖、教学工作优秀一等奖等。
 
一大批迅速成长的教师多次获得部、省级以上表彰,其中有“国家教学名师奖”3人,“全国师德标兵”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人,“全国医德标兵”1人,江苏省教学名师奖获得者9人,“江苏省劳动模范”1人,“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2人,“江苏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获得者59人,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3人等等。在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征途上,东南大学青年教师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郑立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