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史钩沉

中央大学迁渝记略

2010-05-25284发布者:

分享到:
 

  一九三七年七月,日寇大举入侵,抗战军兴,首都南京烽燧告警。中央大学商借重庆大学沙坪坝松林坡一隅,营简易黉舍以应变。此地层峦叠翠,云树葱茏,仰眺歌乐雄峙,俯听嘉陵溅鸣。十月工竣,乃迁师生千余及图书设备于兹,并置医学院于成都。越一年,续建分校于柏溪。校长罗家伦虑事周详,一举迁校入川减少辗转损折,学校赖以迅速发展。一九四一年后,顾孟余、蒋中正、顾毓琇、吴有训先后长校。一九四五年八月,日寇败降,日月重光。翌年学校分批迁返南京。
  中央大学内迁后,仍设文、法、师、理、工、农、医七学院,凡三十六系;继设研究院,辖七研究所,凡十七学部。师长多为一代隽贤。若楼光来、柳诒征、胡小石、马洗繁、孙本文、徐悲鸿、艾伟、赵忠尧、潘菽、高济宇、陆志鸿、罗荣安、刘敦桢、金善宝、梁希、戚寿南、蔡翘,率皆学萃中西之长,才通古今之变者。万里流离,会于蜀山,居陋室,食粝粟,且时有敌机之扰。于是敌忾同仇,夙兴夜寐,益发愤于授业传道。书山有径,木铎长鸣,解惑每至忘倦,传薪长待中兴。又复潜心学术,考察边陲,专著撰述勤苦,科技硕果累累。社会名流如郭沫若、马寅初、老舍、茅以升诸公,各以孤谐,惠临讲学。至是,昔日荒烟草泽之处,遂成教育文化重地。
  莘莘学子,邦国盛衰所系,伤神州之陆沉,以匡复为己任。礼廉之操,服膺铭记;诚朴之训,坐言起行,此诸生之进德也。凝神听课,质疑问难;悉心实验;审慎求证;图书百科,索故探新,止于会通,正诸生之修业也。社团纷立,壁报争鸣;话剧公演,音乐盛会,以讽时弊,以振民心,乃诸生之关注国是也。至若夕阳衔山,江风徐拂,三五知己,轻歌漫步;茶社畅聚,海天纵谈,则诸生之交游憩息也。迁校九年,在学者四倍于昔,卒业桃李三千。忧国忧民,成中流之砥柱;兴云兴雨,盖华夏之栋梁。荷建设之重任,涉学术之深域,丰功著录于九州,伟绩蜚声于海外。
  中央大学上承三江,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之遗绪,下启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无锡轻工学院、南京化工学院、江苏理工大学暨台湾中央大学之云筏,源远流长,名重士林。而渝校师生,国难飘泊,忠义愤激,救亡雪耻,弦诵不绝,且业绩优异,令誉远播,创中大之鼎盛时期。彼时师生尔后被遴选为科学院院士者多逾百人。于今重温往事,固知教育为基础、科技以兴邦,诚立国之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