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善论坛

韦钰:用科学研究支持教育实践与探索

2010-05-261206发布者:

分享到:

  

     11月8日下午,韦钰院士应邀回到我校,在九龙湖焦廷标馆一楼报告厅为学生工作第一线上的辅导员和教师们带来了《用科学研究支持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探索》的精彩报告。郑家茂副校长、刘波副书记也到场听取了报告。

       报告伊始,韦钰院士用两句话总结自己与教育科研的关系,她说,“我一生没有离开过教育战线,但一生中也没有做过教育科学的研究;一生中做到很多工作,而实际上始终是一个科研工作者。”

       报告中,韦钰院士首先提出用科学研究支持教育探索的背景,她抛出“未来的社会和工业社会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对教育提出了什么样的革命性变化要求?”两个问题,她用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中国科协50周年会上讲到的三个“从来没有”来指出社会发展对科技和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强烈需求。面对世界变化的太快,“我们根本无法预计25年以后我们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最重要,而我们要教给他们的是从周围环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方法。”她说,“目前,我们还没有为单子家庭的教育做好准备。”

         为了迎战明天,教育家Gardner提出的五种心智:专业的心智,综合的心智,创新的心智,尊重别人的心智和伦理心智。中国工程院在《培养创新性工程科技人才的研究:基础教育组》的研究中发现,社会对人力的要求主要包括两大能力,一是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社会情绪能力,主要是同感和自尊、自强。同感指一个人对他人感觉和愿望的关注和敏感程度,能否理解别人的看法,并欣赏不同人对事物和事件有不同的观点。同感是人产生同情心、怜悯心的基础,它有助于建立合作互助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培养利他和服务社会的道德品质。韦钰谈到,现在的独身子女通常是六个人围绕一个人转,必然导致独身子女同感的缺失而缺乏以他人角度着想的换位思考能力。她特别强调同感的能力,因为信息技术对未来三种主要工作领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高科技领域人才、制造业人才和服务型人才的影响,而服务性人才正是需要提高同感能力来提升其服务质量的。随后,她又介绍了五个核心的社会情绪能力,即自我感知、自我驾驭、社会感知、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能负责任地做出决策。她说,“教育是变化的,也必须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而如何应对综合心智的变化呢?韦钰院士提出,探究式的教育方法是培养综合心智和社会情绪能力的有效方法。探究式教育方法是一种归纳式的教育方法。包括一系列的教育方法探究式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教学、发现式学习和即时教学等。除了都属于归纳式教学法这一点之外,这些方法还具有许多其他的共同之处,就是它们全都是“以学习者为中心”。韦钰院士还指出,我们要学习美国人的忧患意识和研究精神。1959年美国启动的教育改革,特别是科学教育改革,1983年发表“民族在危机之中”,2006年2月,美国科学院和工程院的联合报告、美国亚洲基金会作的调查以及在2006年6月提出的报告《全球时代的数学和科学教育—美国从中国学什么》,无不显示出美国人对教育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研究精神。
关于“教育现代化的核心问题”,韦钰院士指出,“国际教育学现代化的特点是强调基于研究和基于实证。”随后,她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做中学”科学教育中最重要的经验。她说,最近10年、20年来,人们弄清楚了人是怎样学习的,这正是基于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的发展。她举例说,从2002年开始,美国科学理事会发表了《教育的科学研究》等一系列阐述教育科学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的研究报告。2002年,美国议会还通过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法令,强调了在教育改革中必需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证性研究。美国议会通过《教育科学改革》的法令,对美国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职能作了规定,并且在法令中对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作了明确的界定,要求政府机构和学校系统对教育决策和各个项目要设置目标、跟踪过程,分析项目的强项和弱点,报告取得的成绩、以及未达到目标方面造成的影响。她指出,世界发达国家已经深刻意识到科学研究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并已经进入到国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层面,我国现在的教育研究依然作为一种人文学科的研究,强调价值取向,有的甚至认为教育不是科学而是艺术;大多基于直接的经验,依照直觉得出结论,缺乏实证研究;缺乏继承性的、连续的、系统的研究,很多称为论文的文章没有参考资料;经常使用的是日常概念,而不是科学概念。有些人还常常把“其他不懂,教育还是懂一点的”挂在嘴边,大家并没有把教育真正看成一门科学。这一点上,皮亚杰在1969年就指出“教育是科学,教育和脑之间没有边界”。

      “在这样一个历史性的关键时刻我们能做什么?”韦钰院士向大家介绍了智力资本的发展轨迹和影响因素和“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她说,“做中学”最大的贡献是修订了国家小学科学教育标准,而修订过程是基于学习科学和认知科学的最新成果,基于实践的证实和历史的经验,国际合作和国际水平的可比性,考虑教学和教学资源研发的需要和考虑特殊学生的需求。

       关于对脑的认识的进展,她强调脑是自然进化造就的,是至今为止我们知道的世界上最复杂的信息处理系统。面对社会上现在让小孩两岁识两千多字的早教现象,她认为,文字的历史也不过五千年,而脑的发源则是几亿年以前。脑不是为那五千年准备的,阅读不单是脑的功能,模拟才是脑最大的功能。人脑的发育跟突触的形成和早期的经验有关,人的行为是营养、健康照料、环境因素、学校和所有来自家庭、社区和广义的社会中所获得的所有经验综合影响的结果。脑从出生前到20岁左右是主要的建构期,这个建构过程是先天基因和后天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建构过程是逐渐和连续进行的,在此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功能的敏感期。因此,教育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别和学生的学习历程。

        她认为,我们心智的家园在脑里,社会性的脑包括动作模仿、同感能力、语言交往、理解他人的心智四个方面的功能,这是人进化的优势。她介绍了一下社会和情绪学习项目国际发展现况和一些研究方法。

         最后,在互动环节的交流中,韦钰院士指出,在社会情绪能力培养中,在学生工作的实践中,我们要关心学生已形成的生物基础和生活经历。因为所有的教育都是有生物基础的,心智在脑,行为的发生过程中都有生物基础相伴,而且受其限制,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学生工作应该根据他们已有的生物基础来开展。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情感才是道德的基础,而不是说教。(周 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