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东大

汪强:愿王云飞多几分清醒

2010-07-01753发布者:

分享到:
 
 
2010-06-30  来源: 南通网
 

    我的家乡如皋出“奇才”了:他叫王云飞。在今年的高考中,他独辟蹊径,用文言文写作文,而且写得很不错,被称为“古文奇才”。

    作为同乡,我自然为之高兴。实话实说,他也确有不同寻常之处,仅是其古典文学修养,就是如今的高中生难以企及的。然而,我又有点为他担心,那就是面对过高的评价与过多的追捧,他是不是还能保持清醒?

    说其是奇才,这本身恐怕就不够准确。如果时间倒退一二百年,他的这篇文章大约就比较平常。既没有显示出飞扬的文采,也缺乏令人警醒的句子。文章让人拍手叫好,其实与人们的心理定位有关。人们觉得,他是中学生,他是现代人,他是考生,他能写出这样的文章不简单,难能可贵。

    2010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大加褒奖:“相当难得!前途无量!”说“相当难得”,这没有错,现代中学生能写出这样的古文,恐怕只能是多少年一遇。说“前途无量”,这就值得推敲了。依我之见,如果他立志于古典文学研究、古汉语研究,或者文学研究,他的古典文学修养及古汉语的基础知识一定会对他有所帮助。但他立志于工科。凭一篇作文断定他前途无量,就认为他能在工科上有一番大作为,这就有点离谱了。

    假如仅仅是用文字赞扬也就罢了。而事实上,还有人用行动来追捧他。一是众多的记者捧他,一群又一群“扛着长枪短炮”采访他。二是包括北京大学在内,好多向他抛出橄榄枝,愿意对他破格录取(最终被东南大学破格录取)。我甚至疑心,有的大学想破格录取他,并不是真正看重了他的才,而是看到录取他有广告效应。

    写到这儿,我想到王安石写的《伤仲永》。据说,仲永四岁时即能写诗,且有一定的文采。可到后来一事无成,与常人无异了。当然,有人会说,王云飞与仲永不一样。仲永后来不学习了,自然不可能有长进。而王云飞进了大学,会接受高等教育。这是事实,他们之间确实不同。可是,进了大学,就一定能成为杰出之才吗?不是有报道说,这些年来近千名高考状元,很少有人成为杰出人才的吗?为什么这些高考状元,不能成为杰出人才,甚至业绩平平的呢?原因之一就是当年考试成绩出众,受到人们的追捧,有点飘飘然了,后来就不再努力了。用鲁迅的话说,是被“捧杀”了。

    因而,我希望在一片赞扬声中,王云飞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认为自己是什么奇才,至少在自己所学的专业上,眼下不要认为自己有奇才。东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刘波说:“我们认为,王云飞的古典文学修养会让他在学习工科的过程中如虎添翼,他很有可能成长为有民族特色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但愿刘波所说的可能成为事实。在若干年后,王云飞真正成为一名工程技术的奇才。到那时,我更会为我有这样一位同乡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