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史钩沉

李瑞清与清末南京“世博会”

2010-10-121367发布者:

分享到:

  一
    曾是国际展览局的掌门人,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在一次关于世博会的研讨会上,由美国学者介绍,意外得到英国学者迈克尔·歌德利撰写的题为“被遗忘的中国1910年世博会启示录”的文章(该文编辑于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的《现代亚洲研究》),他阅后大为惊叹。几经考究,中国1910年的世博会,就是清末朝廷于1910年在南京丁家桥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于是,吴建民在多次社会活动中与媒体上宣称,我国第一次国际性的展览会是在南京举行的,这是南京的光荣。并认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则是百年轮回。对于承载厚重百年世博历史的丁家桥,吴建民更是情有独钟。无独有偶,他的童年是在丁家桥度过的,驱使他与夫人施燕华合著出版了《我与世博有缘》一书。由此,尘封已久的南洋劝业会历史才相继被发掘,南洋劝业会文化也才陆续被重塑,南洋劝业会将是光彩夺目的中国元素。
  李瑞清(1867—1920),著名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字仲麟,号梅庵、梅痴、阿梅,晚号清道人,玉梅花庵主,戏号李百蟹。入民国署“清道人”。临川县温圳镇(今属进贤县)人。1893年恩科举人,1895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1905年分发江苏候补道,署江宁提学使,1905—1911年任两江师范学堂(国立东南大学前身)监督,即校长。并一度被委任为江宁布政使、学部侍郎,官居二品。晚年寓沪。
  拂开历史封尘,钩沉史海,对于在南洋劝业会期间,李瑞清被举荐为南洋劝业会研究会会长,领导着庞大的展品研究队伍,为振兴实业立下汗马功劳,是清末南京“世博会”举足轻重的显赫人物之一的历史成鲜为人知。
  二
  清末,由于“西风东渐”与社会进步思潮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为开通民智、振兴实业、补助教育,1908年12月,时任南洋大臣、两江总督端方与江苏巡抚陈启泰联合向朝廷奏准在江宁(南京)举办南洋劝业会。通过系统的组织宣传网络,效仿欧美世博会的基本模式,耗资百万银元,历经一年多的筹备,于1910年6月5日至11月29日,在南京丁家桥成功举办了我国第一次国际性的展览会—南洋劝业会。
  南洋劝业会园区自丁家桥至三牌楼一带,占地46.7公顷.。建有中西式风格各异的各类展馆34座。场内外配套与附属设施应有尽有,达200多处。园区内风景秀丽,竹林繁茂,湖泽交错。时人称“另辟新市,俨然有欧洲特立之市场风焉”。共有14个国家及国内22行省参展。吸引30万中外宾客参观,观者“荡心骇目”,大有“一日观会,胜于十年就学”之感。100万件展品依据征品细目分为24部,86门,444类,足见主办者的展示理念与知识架构。展会结束时,各类物品交易总额达数千万银元。为扩大展会的影响,受1900年法国巴黎奥运会和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奥运会都是与博览会重合相得益彰模式的启发,由西籍传教士爱克斯纳发起,在园区内还圆满举行了名为“中华全国学校分区运动会”的“仿奥运”附带集会。
  南洋劝业会“开我中华五千年未有之创举”,成为当时轰动中外的一件盛事。《申报》、《时报》、《东方杂志》等数十多家中外媒体竞相跟踪报道与评述。如在南洋劝业会开幕之初,由斯特德于1890年创办的世界文摘类杂志《美国评论之评论》,于1910年6月即刊登了题为“中国的首届世博会”的文章,描述了这个拷贝了美国1893年芝加哥“白色之城”模式的世博会,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
  南洋劝业会主办者为了真正达到促使中国工艺水平的提高,推进农工商业与教育的发展之目的,借鉴西方世博会的有关经验,狠抓了对与会展品的审查与研究这一重要环节。展品的审查与研究工作分别由官方与民间组织两套人马、各司其职、分摊有序进行。
  朝廷谕派农工商部侍郎杨士琦为审查总长,负责有关展品审查的一切事宜。杨士琦“延揽通材以供鉴别而拔精良”,共招集了57人对展品进行细致审查,最后评出了一等奖(奏奖)66名、二等奖(超等奖)214名、三等奖(优等奖)426名、四等奖(金牌奖)1218名、五等奖(银牌奖)3345名,共5269名。一等奖由农工商部给以商勋,其它的发给奖牌。
  展品研究与展品审查其宗旨与目的有所不同,“审查者,就陈列品之优劣而区别之,予以鼓励耳。研究则应发挥其固有之长,而谋异日改良进步之方法。”在某种程度上说,研究比审查更为重要,审查注重的是给奖策励,而研究更能让出品者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对各业各品给出发挥长处、改进短处的方法,从而使精者愈精,窳者竞于精。
  早在劝业会筹备期间,张謇等东南绅商就动员各地有学识经验者担任研究员,赴会观览研究。1910年6月9日,在《申报》刊载《南洋劝业会研究会通告各团体书》就开宗明义阐明组建研究会的重要性。认为劝业会虽然能使“物相聚而优绌见焉,绌者愧愧斯奋,优者喜喜益奋,相掎相角,相驰相逐”,但若无研究,只是“苟供游观而已”,且使“士辍其学,农舍其耒,工商扃其肆,相与穷极耳目之欲”,结果是“劝业适夺其业”。另外,若无研究,各出品者“徒倚官奖之有无为荣辱,绝不一究工质优劣之何在,改良方法之何如”,那么,劝业会“直实业界之科举也”。鉴于此,才号召各研究员组织研究会。其宗旨是“集合同志,就南洋劝业会出品,研究其工质之优劣,与改良之方法,导其进步,冀合劝业之真旨,收赛会之实效”。
  四
  1910年6月27日,南洋劝业会研究会正式成立时,李瑞清作为东南第一学府校长,被举荐为南洋劝业会研究会会长,梁炳农(祖禄)、钱幼琴(宝书)任副会长,张季直(謇)为总干事,蒋季和(炳章)为副总干事,。7月1日,成立南洋劝业会研究会事务所,设立书记、招待、庶务、会计等干事数人。研究会驻扎在原丁家桥16号江苏咨议局(现为湖南路10号江苏省军区司令部见附图)办公,但研究集议活动在劝业会公议厅进行,活动经费由张謇等发起人自筹。参加该会的会员即研究员共有799人,大多来自于各地教育会、商会、农会、劝学所、劝工所(场)等领域的绅商与知识分子。受之邀,两江师范学堂的部分师生曾参加了研究会。如:姚明辉被公推为研究会书记干事,并负责教育馆及小学地理部的专题研究;吕凤子为美术馆研究的专门书记;柳翼谋负责小学历史部和道德教育兼社会教育部的专题研究;张楠参与了教育馆的专题研究,并撰有《教育馆研究谈》等研究文章。
  对展品的研究通常是以比较为基础的,比较即是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只有通过对不同展品的比较才能优劣互现,较其短长,促进竞争。研究分三步进行,一是各自研究,研究员各自就各馆出品详细观览,条陈意见;二是共同研究,由各研究员在一起就各自观览所得,一一证勘疑义;三是研究归宿,即研究会事务所以共同研究所得,分类请有专门学识和富有经验之人发明改良进步的办法。各研究员以写研究报告、进行研究演讲、呈相关意见书和写各类出品的说明书等方式形成其研究成果,如:江瘦生等《宁缎与杭缎之比较》、莫少筠的《中国农产品之种类与外国农产品之比较》、陶先进的《江西瓷与湖南瓷之评论》、姚明辉的《教育馆共同研究报告》等,在李瑞清的主持下,研究人员利用两个月的时间,高效、审慎地分别对农业、医药、教育、工艺、武备、机械、美术、通运等八个展馆的展品质量、生产技术一一加以考察、鉴定、并加以研究。而各省各业专馆和外国参考馆的展品按门类一并分入以上八馆同时进行了研究。最后,全部研究成果汇集成《南洋劝业会研究会报告书》,由上海中国图书公司于1913年正式出版(扉页见附图)。该书共近八百页,对各业都写有详细的研究改进意见,不仅仔细分析了各业现状,指出了各业的弊端和优势,而且提出了许多发展之法与改进之道。
  五
  透过《南洋劝业会研究会报告书》,我们可依稀看到当年中国工艺、科技发展的现状和科学知识普及情况,同时也能读到许多有关改革教育、提高中国工艺和科技水平的真知灼见。无疑,由李瑞清领衔的卓有成效的南洋劝业会展品研究活动,充分奠定了南洋劝业会成功获得“开一时之风气,策异日之富强”的坚实基础,对振兴劝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就促进中国工艺水平的提高方面,可从南洋劝业会前后中国参加国际博览会获奖情况的变化加以证实。南洋劝业会举办前,中国参加国际博览会一直难得有展品获奖,甚至在1904年圣路易斯国际博览会上,中国的展品中竟有小脚妇人的泥塑、鸦片烟具、枷号、杀人鬼头刀等不堪入目之物,更是严重败坏了国家形象。南洋劝业会举办后,由于工艺水平的提高,中国参加国际博览会屡有展品获奖,在1911年意大利都郎国际博览会上,中国获奖展品达256种,其中,卓绝奖4个,超等奖58个,优秀奖78个。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中国更是一举夺得奖牌1121块,居各参赛国之首,国人为之扬眉吐气。
  总之,《南洋劝业会研究会报告书》真正成为博览会传播科技、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现今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历史资料。李瑞清作为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利用自己的智力与能力,籍以任南洋劝业会研究会会长的机会,百年前就带领部分师生率先开创了高校服务于社会经济伟大实践的先河。此外,李瑞清也适合其时,身体力行实践了他所倡导的“嚼的菜根,做得大事”校训,着实为社会发展作了一件让世人不可遗忘的大好事。(东南大学医学院 刘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