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东大

【新华网重庆频道】扎根东南大学因材施教办学 学霸型书记易红的家乡情

2016-10-101819发布者:翟梦杰

分享到:

2016-10-08 【新华网重庆频道】


    16岁时,背上行囊的他未曾想过,此后的近40年里,回家会成为一年甚至更久才能实现的事情。如今,回忆起家乡重庆时,东南大学党委书记易红的嘴角仍会不自觉上扬。家乡的味道、家乡的变化,让他难以忘怀。扎根东南大学期间,他致力于带领学校对口帮扶重庆三峡学院,希望在助推重庆地方经济建设中,东南大学能有机会出份力。

    16岁考上清华 背上行囊只身北上

  8月的南京阳光甚好,尽管正值暑假,但在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依旧有许多学生穿梭在校园中。电影《致青春》便是在这里取景,和影片中一样,中央大道两旁的梧桐树下,来来往往的学生脸上透着股青春灿烂的劲儿。

  作为东南大学的党委书记,易红对道路两旁的梧桐树很有感情,私下里将中央大道取名为“梧桐大道”。走在路上,不时有学生停下来跟他打招呼。易红已经扎根这所校园26年,回忆起自己上大学的样子,他笑着说:“那时候的大学生跟现在还不一样,有着时代的烙印。”

  易红出生于重庆万州,1979年,他考上清华大学,选择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谈及原因,易红笑道:“那时候高考填志愿可不像现在,要查很多资料,我们那会儿接触面非常窄。当时万州工厂比较多,感觉很牛,我就想着学这个专业,以后回万州好找工作。”

  年仅16岁的易红只身北上,那时候到北京,需要先从万州坐两天两夜的轮船到武汉,再从武汉换火车到北京。“卧铺?有硬座就已经很好啦!”易红笑着说,“当时就背着被子、拎着箱子折腾到北京,一点都不觉得累觉得苦。”

  从1979年到1990年,整整11年间,易红在清华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完成了本科、硕士及博士阶段的学习。

  “对于学习而言,兴趣这个东西很重要。”他说。为了做研究,易红废寝忘食。当一道道难关被逐个攻破时,内心的喜悦足以填补之前的所有辛酸。

  “研究工作能否做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兴趣,而我所从事的研究又正好是兴趣所在。看着目标一步步逼近,梦想渐渐实现时,那种成就感是无法言喻的。”易红说。

    扎根东南大学 因材施教授人以渔

  1990年7月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的易红进入东南大学机械工程系任教,2006年6月担任东南大学校长,2015年11月任东南大学党委书记。

  他长期从事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CAD、CAPP、CAM及其集成技术,CIMS工程应用研究,敏捷制造与网络化制造,质量保证技术,微纳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对于第一次站上讲台面对学生的感觉,易红记忆犹新:“很兴奋,即将授人以渔,肯定是自豪和幸福的。当年教过的学生现在都在世界各地工作生活,作为老师,桃李满天下也是毕生的追求。”

  “学生最重要的是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易红说,不同时代的大学生具有不同时代的特征,比如,六七十年代的大学生特别吃苦耐劳,如今的大学生知识面宽,国际化视野开阔,能够较快地接受新鲜事物。这些区别是由不同时代的教育状况以及社会背景决定的,不可一概而论。因此,学校应针对不同时代大学生的特征因材施教。

    心系家乡 带领学校对口支援重庆三峡学院

  在易红担任东南大学校领导期间,东南大学对口支援重庆三峡学院。一方面,每年东南大学会接待一批前来进修、挂职的重庆三峡学院教师,通过他们将先进的办学理念带回万州,支援西部教育建设。另一方面,采用“1+2+1”培养模式联合培养学生。

  如今,易红每年春节都会回万州看母亲。他笑言,在南京生活工作了这么多年,虽然这里也有不少川菜馆,但家乡的万州格格、万州杂酱面,在他乡是没法吃到的。“万州最有名的就是‘格格’和杂酱面,你们知道‘格格’是啥意思吧?每次回万州,我都得过过嘴瘾。”

  除了家乡的味道,让易红印象深刻的,还有家乡的变化。“万州发展真的很快,从南京坐飞机到万州,直飞2小时就到了。”

  近年来,易红开始涉足微创医疗器械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方面的研究,得知重庆正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他显得非常兴奋:“生物医学工程是东南大学的优势学科,我们正在着手的科研项目就包含有血糖检测仪、DNA测序仪等微创生物医疗器械的设计与制造,若今后能与家乡合作,对双方而言都将是一个双赢的机遇。”

  他表示,重庆的生源质量不错,希望东南大学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服务重庆地方经济建设,通过这种方式,回馈家乡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