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东大

【南京日报】“水晶台”上的现代建筑实验 民国著名建筑师童寯在此成功设计建造地矿陈列馆

2016-12-23856发布者:翟梦杰

分享到:

2016-12-21 【南京日报】第B03版


    □金小明

    南京城过去有个地方叫水晶台,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了。察看晚清民初时的图籍,二十世纪初叶印行的《金陵省城全图》,标列了这个地方:位于明故宫以西,毗卢寺以东,捷胜营、竺桥东南部这一带(原先的地域可能不限于此)。据《南京明故宫》介绍,有文博工作者考其出处,认为“从位置上看,此地及其附近在明代或即为南京皇宫内官监下辖冰窨所在地,故有‘水晶台’之名”。

    直到1935年出版的《首都志》中都还是有“水晶台”这个地名的。但是,1937年的《新南京地图》(订正版)中,“水晶台”已被新的地标——“地质调查所”取代。其后出版的各种民国南京地图,大多如此。

    1935年10月,随着国民政府首都营建运动的展开和中国地质调查所南迁计划的实施,在水晶台这块邻近皇家旧苑、毗卢禅院的地方,矗立起一座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这就是归属于中央地质调查所的地质矿产陈列馆。其楼高三层,第一层为办公区,第二、三层为陈列区,总建筑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作为地质调查所的重要部门,地矿陈列馆承担着地质标本的采集、保存、陈列、鉴定、交换功能,属于当时国内顶尖的自然科学博物馆。

    承担该馆设计任务的,是上海华盖建筑事务所,曾就读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的童寯是该所的三位合伙人之一。

    南京水晶台地方出现这样一个新建筑,因其在民国建筑史上产生的现代主义风格探索的标志性意义,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英国伦敦的水晶宫建筑——英国园艺师、建筑师约瑟夫·帕克斯顿为1851年世界博览会设计的临时性场馆。在《近百年新建筑代表作》中,童寯认为,水晶宫中大量铁制构件及玻璃的应用,“使结构初次脱离笨重的砖石”。建筑史学者赖德霖据此认为,童寯把水晶宫视作“现代建筑的开篇之作”。所以,这位在民国建筑史上以决绝追求现代性著称的建筑师,在水晶台具体主理地质调查所的建筑设计时,便着力将其打造成为实践“全新的水晶般的信念”、向现代主义建筑风格致敬之作。

    童寯设计的水晶台地矿陈列馆,很大程度上围绕着砖材在做文章。钢筋混凝土结构,立面对称,总体呈现中规中矩的现代主义风格,通体以红砖砌就,色彩鲜亮,两翼平正的钢制窗体略显凹入,与顶部及窗台微凸的水平收头形成对比,使墙面富有层次与变化。对于水晶台地矿陈列馆正立面中部的砖作实验表现,东南大学建筑史专家汪晓茜在《大匠筑迹:民国时代的南京职业建筑师》一著中赞叹说:“红砖墙上砌出均匀分布的凸起小块,呈现规律的图案。这种表面肌理处理给单纯的体块增添几许丰富,显得优雅有内涵,产生一种别致的装饰效果,是新颖又聪明的装饰手法。”

    当年,童寯在地矿陈列馆的设计项目中,充分实践了他的现代主义新建筑的主张,并未屈从民国政府所倡导的“以采用中国固有之形式为最宜,而公署及公共建筑物,尤当尽量采用”的取向。不过,他也没有固守单一的形制,全盘照搬现代建筑经典,而是依托于他的创意团队,多方萃取、借鉴,有机地糅合多种装饰技法,使这一建筑设计项目,成为民国时期兼具现代主义风格和个人探索经验的成功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