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东大

【新华日报】科技成果转化,苏南为全国探路

2017-03-13525发布者:翟梦杰

分享到:

2017-03-11 【新华日报】第2版


    10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江苏代表团举行第三场集中采访活动,聚焦60多名代表联名提出的《关于支持苏南争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建议》。


   增强创新“浓度”,探索承接国内外一流科技成果体制机制


    苏南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有怎样的基础和条件?苏州市长曲福田代表引用一系列数据:苏南五市均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务院还批准苏南8个国家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去年苏南地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81%,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30件,以占全国的0.29%的土地面积,创造全国6%、全省60%的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达2万美元,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专利授权数均居全国前列。


    苏南地区在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多年来已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以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500多家国内外重点高校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显著。据初步统计,苏南地区与高校院所共建中科院苏州纳米所、清华苏州汽车研究院、北大分子工程苏南研究院等各类新型研发机构189家,苏南企业与高校院所专家团队共建“校企联盟”5000多个,每年实施合作项目超过1万项。同时,苏南地区的创新发展也面临“高端产业低端环节”、创新资源不足、创新“浓度”不够高等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建设苏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既是我省推进‘两聚一高’实践、落实‘一中心、一基地’建设部署的现实需要,也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国家和制造业强国建设的客观需要。”曲福田说。


    代表们建议科技部支持江苏建设苏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探索在经济发达地区吸纳承接国内外高校院所一流科技成果的模式和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经验。支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成果在苏南地区转移转化,探索国家科技计划重大成果转移转化的新机制;支持苏南地区围绕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基地,加快推动苏南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高地。


“建议国家、省、市联合设立示范区技术转移专项资金,支持、资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苏州试点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试点国有资本创投投入协议退出的机制和程序。”曲福田说。


    高筑科技创新平台,以更开阔的视野整合创新要素


    苏南争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建议,得到高校代表的积极支持和响应。


    “大力支持,非常高兴!”东南大学党委书记易红代表说,这些年,高校的教授走进企业、企业的高层次专家也走进学校,对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起到很好的作用。


    “东南大学在苏南五市设立6家专业研究院,并合作了67家校企研究中心。这一方面得益于政府的大力度支持,同时也与苏南企业自身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较强有关,当然也有地理优势的原因。”易红说,东南大学以工科见长,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密切,仅从发明专利看,2015年发明专利授权量达1400多件,在全国高校排名第三。“去年全校科研经费是20亿元,前年18亿元,这两年科研经费中的60%都用于与企业合作展开成果转化。我们的科技成果大多在苏南五市转化。去年在南京的合同就有700项左右,总额超过5.3亿元。”


    江苏大学党委书记袁寿其代表也对苏南争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投“赞成票”:“意义重大,作用巨大。江苏是教育和科教大省,有很多很好的科技成果,但目前转移转化的成果还不到20%,转移转化潜力非常大。如果苏南形成良好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我相信‘两聚一高’目标也会加快在江苏实现。”


     曲福田说,苏州将筑好高科技创新载体平台,推动高新区面向全球集聚和整合创新资源,建设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培育为一体的创新核心区。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鼓励研发机构、高校通过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等方式,向企业或者其他组织转移科技成果,尤其要优先向中小微企业转移科技成果;将职务发明成果转让收益在重要贡献人员、所属单位之间合理分配,对于在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做出主要贡献的人员,其获得奖励的份额不低于奖励总额的50%。构建成果转化投入体系,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优化完善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成果转化、创新创业,努力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


    打通创新最后一公里,让高校企业对接更顺畅


    “在苏南争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过程中,我们希望有更好的服务机会,更希望有机制的改进和创新。”易红直言当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很重要的原因是,教授大多只擅长做研究,“成果出来后,完全依靠教授自己去转化转让那是不现实的,毕竟这涉及和企业的沟通以及很多法律问题,但商业谈判可能并不是教授擅长的”。


    易红说,国外大学专门设立技术转让办公室,成果一旦出来,后端的工作都由这个办公室来做,教授专注做研究。“我们现在有一个成果转让办公室,挺努力,但还不太专业,希望吸纳更专业的技术专家、法律专家、经营管理的专家等。我们现在接触一些企业,他们只是问有什么成果,我们愿意投钱,买设备就行了。这样的对接是很难实现成果转移和转化的。”


    他表示,现在绝大多数教授对成果转化有积极性,东南大学规定成果转化的收益60%给科研团队,还有很多配套支持政策,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主动性很高。


    袁寿其也认为,建立一套适应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机制是当务之急。他说,最近全国很多地区都在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在这一点上,苏南应展开新体制的先行先试。国家层面、省级层面以及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均应出台更多适合成果转移转化的优惠举措。应降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施成本,试行职务成果前期“零费用”启动与后期收益回馈相结合的模式,赋予科技人员最大的成果实施权和收益分配权。同时,应建立风险担保与股权投资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运营政府引导基金,规避国有资产流失与贬值风险,提高资本催化作用。还应探索建立科技成果创业集聚区,试点创业者个税补贴等激励政策,探索科技成果创业精细管理,推行精准服务,提高孵化成效。此外,应建立苏南区域性人才库,重点汇集产业经验支持,加强创新端与产业端的匹配融合,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的成功率。


    新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立成代表建议,在国家层面上,效仿一些发达国家,建立规范制度进行科技成果评估。不能用行政化手段进行评测并驾驭市场应用。另外建议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合作,同步在国内外进行科技成果转化。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任松筠 汪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