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东大

【凤凰网】东大开设郭秉文试验班 重拾百年前“四个平衡”理念

2017-06-093240发布者:翟梦杰

分享到:

东南大学校长张广军院士


  6月2日,在115周年校庆前夕,东南大学在四牌楼校区举行郭秉文与现代大学教育思想研讨会,纪念和缅怀“东南大学之父”郭秉文校长,进一步研讨和挖掘郭秉文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东南大学校长张广军院士,郭秉文先生亲属代表徐芝韵女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现北京师范大学访问学者、英文版郭秉文传记作者李瑞恩,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研究理论中心主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专题组成员、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储朝晖研究员,以及相关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徐芝韵(郭秉文亲属代表)


  郭秉文1908年赴美留学,191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回国即参与“南高”创办,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校长。他是中国现代大学的开创人,1921年,郭秉文以“南高”为基础创办了国立东南大学,成为当时仅有的两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因此被称为“东南大学之父”。
  校长张广军在致辞中说,走过115载悠久历史的东南大学见证了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历史变迁,谱写了“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的时代华章。当前,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我相信,郭秉文先生教育思想蕴藏着宝贵的财富,至今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于东南大学同时也对于中国大学推进当前教育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将发挥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胡学斌(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


  在执掌南高——东大时期,郭秉文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并借鉴美国大学教育制度,主张民主、开放办学,倡导“三育并举”,力求“四个平衡”,大刀阔斧地进行学科建设、教学改革、招揽名师,培育诚朴、勤奋、求实的校风,使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东大声誉鹊起,并与北大遥相呼应,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上的两大支柱”。
  “通才与专才平衡,科学与人文平衡,师资与设各平衡,国内与国际平衡,这就是所谓的‘四个平衡’。”储朝晖说,“自郭秉文提出‘四个平衡’几乎过去了一百年,当时的很多想法,如今仍然没有完全做到。”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小学与中学的教育过于注重知识教学,中国高校又在办学中把专业分得太细,所以常常难以达到郭秉文提出的‘通才不致流于空疏,专才不致流于狭隘。大学生都应成为平正通达的建国人才’的要求。这也导致过去学生在中国高校的学习过程中,出现了‘理科生’、‘文科生’这种分别。”储朝晖说。

储朝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人文与科学平衡,在郭秉文眼里有两层意思。第一是开办综合大学,需要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需要两大类学科的相互交叉和渗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人文修养和科学素养的复合性人才。第二是大学既要提倡民族精神、重视民族文化,又要吸纳西方文明,重视科技新知。通过沟通和融合,使大学成为弘扬民族文化的基地,成为发展科学的重镇,成为人文精神与科学新知的交点,进尔培养出文理兼修、既有人文情怀又有科学思维、既喜琴棋书画又好声光化电的高素质人才。
  储朝晖认为,目前高校人文与科学的教学相对来说独立,这也导致学生在学成毕业之后除专业知识以外很难学会变通,使得每个人过于“工具化”。“所幸目前许多学校已经看到了这个问题,也做了相应的许多措施。”
  此外,储朝晖还强调,除了高校的政策与思维转变以外,在教学的具体做法方面也应该有所改变。“每个人都有天性,教育应该依据每一个人的天性发展。”储朝晖说,“我们所希望的教育,不仅仅是使每一位学生专业知识合格,而是在教学环节中,更多地把了解学生、与学生互动作为重要的教学过程。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为每个人的天性服务,让他们成长为与天性更为接近的人。”

嘉宾涌泉池合影


  “如果当一个孩子没有人指示他的时候,会感到无所事事,形成了被动人格,那么他以后的成长发展可能就不那么明朗了;反之如果他有自己的追求与目标,我相信这样的孩子未来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储朝晖说。
  据悉,为实现这一目标,2017年秋季学期,东南大学郭秉文文科试验班将正式招生,专业覆盖哲、文、管、政、经、法等学科,该班级将成为东南大学培养高层次人文社科精英的试验田。郭秉文班以“秉文”为教育理念,以“达理”为核心战略,以“成己成物”为终极目标,通过名师课堂、大师讲堂、特色研讨等诸环节,以完整之知识,健全之智慧,化育超逸脱俗之人格与无限可能之才情。(华贤东)


2017-06-02【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