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东大

【凤凰网】东大宋爱国教授:机器人产业过热,人才、技术是关键

2017-12-04598发布者:翟梦杰

分享到:

导语:2017年12月5日到8日,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将在南京举行。为增加大会的学术性和前瞻性,大会特别设置了人工智能、增材制造、机器人相关技术等分论坛。开幕前,凤凰江苏特别采访了此次大会机器人“人机交互”分论坛主持人、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系宋爱国教授。

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宋爱国


机器人维护成难题,高端技术人才需求迫切

“现在很多企业在运用机器人,除了传统的汽车行业、显像管制造,食品包装、玻璃制造业等都运用到了机器人。这些企业用机器人代替人,大部分发展还不错,但也有一些出现了问题。”

宋爱国分析,“虽然机器人的上岗代替了下岗工人,但机器人本身也需维护保养,由此就会产生新的岗位,但能胜任新岗位的人不多。产业跟上了,但人才尚未能跟上。目前在这方面还是有些缺乏的。”因为后备人才不足,现有的技术人才就成了各家争夺的对象,很多机器人生产公司都会遇到客户高薪挖掘场内技术人员的事情。“买机器抢人”,让生产企业很头疼。

很多售卖机器人的企业也开始意识到这一点,探索与高职高专联合培养机器人维护人才。宋爱国介绍,“包括芜湖埃夫特等公司,目前都在对接高职高专。这些人员培育出来后将主要对接维修维护、二次开发等,这样既避免企业挖走高端技术人员也能部分缓解高职高专的就业压力。”

而不少高职高专近期也建设了相关专业。“企业-高职高专”呈现出“人才派遣紧随产品销售”的模式。“机器人售卖企业要求这些学校开办专业,并提供相应支持,如免费机器人等,以用来培养人才。这样就形成产品售卖出,人才就能紧随的局面。避免了被客户高薪挖走技术人员(以用来机器人保养维修)的现象。”

工业机器人过热,特种机器人研发有前景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少企业、研究机构想要搭上政策的红利,纷纷上马机器人项目,工业机器人领域竞争尤为激烈。在宋爱国看来,目前国内机器人产业的确有些过热。“企业们一窝蜂冲上工业机器人,这就容易出现过热现象。很多地方规划不到位,比如南京市的机器人产业园有4个,我认为1-2个足矣。”

为了短期内作出成果,一些企业以购买零部件,车间组装出厂的模式进行生产。宋爱国认为,这完全是在“把高端产品低端化”。“虽然这些东西能够做出,但性能方面还是较弱的。”宋爱国谈到,这些组装机器人虽然有个样子,但在精确度、机器运转声音等方面还是较国外知名机器人生产企业薄弱。作为业内人士,宋爱国并不认可这些低端企业的发展前景,他坦言:“产品性能不高的低端企业,差不过两三年后就会被淘汰。”

宋爱国认为,即便是国产高端工业机器人领域,未来发展同样不容乐观。“国外工业机器人从60年代开始,至今都已有50多年的历史,中国要想赶上还需一段时间。”宋爱国说。同时,国外成熟的技术意味着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宋爱国介绍,2013年以来,为刺激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生产“四大家族”——日本的发那科和安川电机、瑞士的ABB、德国的库卡——纷纷以高于五折的幅度降价。这对于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无异于雪上加霜。

“其实,最好能做特种机器人。”宋爱国相信,在企业一窝蜂涌进工业机器人领域之后,相对冷门的特种机器人研发生产,凸显出产业优势,“很有发展前景”。“比如医疗、农业、服务、巡检、排爆等,市场会很大,特别在医疗领域。”除了填补市场,宋爱国认为,中国特种机器人发展的另一优势在于各国该领域研究都起步不久。与国外的发展进度同步,可能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

定位特种机器人,实验室四类机器人均实现应用

从天上飞的航空航天机器人,核辐射和爆炸威胁环境下工作的核化探测、核电巡检、防恐排爆机器人,宜室宜家的助老助残康复机器人……这些都是宋爱国团队研发出的机器人产品,不同于工厂中应用的工业机器人,这些机器人被称为特种机器人。值得一提的是,宋爱国研发的这几款机器人,已经走出了实验室,全部进入产业应用阶段。

宋爱国坦言,目前在前沿领域,产学研脱离的状况很普遍。自己团队的成果之所以能实现产业应用,离不开对市场的把握和精准定位。“我们在制作机器人前一定会对市场进行相关调查,若是机器人不与企业交流、结合,那不如去做高级玩具。”这才有了前面提到的几个研发方向。

清晰的问题导向是宋爱国研究团队的一个特色,比如一款面向老年群体的机器人,就是专门为检测、预防老年心理疾病设计的。通过与老人对话交流等交互方式,机器人能检测识别老人情绪是否抑郁、孤独,家人借助远程控制,可以针对老人的心理状况作出反应。宋爱国介绍说,基于相同的原理,这一款机器人也能用于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

医疗健康机器人也几乎是宋爱国研发成果中产业化程度最高的。不同于应用于核电领域的机器人必须精准定制,群体受众定位使得医疗健康机器人更容易实现量产。“比如机电假手,那些将由企业去售卖;还有的比如康复机器人,我们也有相关合作企业。”

宋爱国介绍,目前实验室同至少30家以上的企业达成合作。“技术、产品、专利多种方式都有提供。”宋爱国说,“比如亿嘉和,他们提出技术要求,我们帮忙解决;再比如丹阳假肢厂,我们开发相关产品由他们生产;还有常州钱璟康复有限公司,我们也是与他合作。”

宋爱国教授所在的实验室在中国机器人制造领域有着深厚传统。1960年,国内第一台仿人类机器人就在这里实验室诞生。如今,立足于仪器专业特色,宋爱国团队将研究重心放在了机器人“传感与控制”领域,侧重于研发机器人传感器、感知系统以及控制系统,为这一历史悠久的实验室增添了新生活力。


2017-12-4【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