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东大

【新华日报】“国家需求就是最好的研究方向”

2019-01-22731发布者:唐瑭

分享到:

进入寒假,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少了往日的喧闹,但位于逸夫建筑馆14楼的智慧城市研究院还是热气腾腾。21日下午,记者走进1408房间时,王庆教授正和研究生们探讨论文方向,“搞科研没有假期,忙到年三十也是常事。”

由王庆领衔完成的“土地调查监测空地一体化技术开发与装备研制”,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从2000年起投入研究到2019年1月捧回奖励证书,近20年努力在这一刻画上完美的句号。王庆回忆起这个项目的缘起时表示,“对接好需求,科研才有目标。”

2000年以后,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导致土地供应紧张,违规占用使用土地现象屡禁不绝。第一次土地详查持续将近10年,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刚开始,东南大学就紧盯需求着手开发新技术, “那时还没有北斗系统,我们研发的GPS/PDA一体机,拿着到现场转一圈,就知道这块地的面积、形状、位置,再拍个照片把数据存在一起,就形成了数字化土地调查‘一体机’。”王庆告诉记者,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产品功能越来越强,还成为移动的土地调查监察办公系统。王庆团队还专门开发数据压缩技术,一张图片压缩至1K传送还不丢失信息。现场查到土地违规开发使用,现场出通知书,并打印盖章要求停工。

再往后,王庆团队和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合作,将地面调查系统和无人机结合,实现手抛起飞、自主航拍、实时回传,研发出中国第一架土地调查专用无人机,2008年在贵州首次用于国土调查。

“我们的技术是政产学研合作的成果——政府部门有需求,我们有科研优势,企业负责将产品实地推广,缺少任何一方,落地不了。”

科技创新没有完成时,谈及此次获奖经历,王庆教授对记者说:“翻页了。”

去年4月,国家自然资源部挂牌,为王庆团队的研究提供新契机。新部门管理内容更多、范围更广,监管内容更复杂,对科研人员的要求更高。“960多万平方公里,不可能都靠无人机调查,遥感卫星又受气象条件制约。”王庆表示,借助人工智能将是重要的方向。“现在搞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研究的很多,如果能够跟国家需要相结合,这是多大的空间?把国家的家底摸清楚,那是天大的事。”

“东南大学正积极参与川藏铁路的建设研究,这条铁路地域位置、高度、地质条件世界独一无二,计划12年之后建成通车,这个比青藏铁路更难的工程,给科研人员带来更多研究空间。国家的战略布局给我们这个机会,也是我们技术攻关的需求,要发挥东南大学以及校内校外各自的优势。”

王庆还有一个研究方向是智慧城市研究,这也是东南大学双一流建设中重点扶持的新兴交叉学科,计划结合东大土木建筑、信息、交通等一流学科优势,为政府建设智慧城市提供技术支撑。

“习近平主席发表新年贺词,向科学家、工程师、‘大国工匠’等致敬,让我们备受鼓舞。”王庆激动地表示,“现在的科研氛围越来越好。”

数十位硕士生、博士生是王庆团队的生力军。“我从来不担心他们的就业,东南大学IT方向的研究生都是大企业争抢的‘香饽饽’,但我更希望他们可以去国企、央企增长见识。”王庆解释说,到更大的平台才能做一些更重要的事,而不是只惦记多拿一些年薪。“希望年轻人从国家的角度出发,发挥更大的作用,去航母、卫星这些特大工程、这些能够出国之重器的平台。”

本报记者 孙 庆 实习生 黄星月



2019-1-22 【新华日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