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东大

【南京新闻广播】机器人也能当法官助手?南京“智慧法庭”有望再升级

2019-09-21389发布者:唐瑭

分享到:

(通讯员 唐瑭 记者 赵雪子)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人为法官判案提供辅助已经成为现实。今天上午,由东南大学法学院、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人民法院司法大数据研究基地主办的第三届法律大数据研究与应用研讨会在南京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机器人还能代替人工筛查证据,甚至判断官司的胜算有多大。

“你好,财产保全方法步骤如下……”这萌萌的机器人名叫“小法”,目前已经在鼓楼区人民法院“上岗”。市民站在小法面前和它对话,就可以寻找文书模板、计算法律费用、咨询25万多个法律实体和程序问题。

“这样一个问答机器人,可能已经在网上回答了千万次的问题,这些问题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老百姓非常关心的常见内容。如果没有这个法律问答机器人,这些当事人可能要去问律师,可能要到法院问导诉人员,实际上要花很多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东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禄生介绍,目前,从诉讼服务到司法公开,再到审判、执行等等,人工智能技术让老百姓“打官司”更方便。

从司法工作者的角度来看,为了破解“案多人少”的难题,由科大讯飞打造的“智慧法庭”目前正在我省推广。如“智慧法庭”中的“智能庭审系统”,语音识别准确率已经超过了90%。“我们在南京法院主要运用智能语音技术,实现庭审过程法言法语的自动转换,大大节省时间,超过30%-50%。”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政法事业群检法事业部副总经理高贵彬介绍,2016年,苏州中院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在全国首创了“随讲随查”的电子质证系统,这项技术也有望在南京地区推广:“原来出庭的时候,不管是法官还是检察官,可能会抱厚厚一沓的卷宗,在庭上进行质证。现在,他根本不需要拿纸质的卷宗,只需要在我们的电子质证系统里,通过语音直接调度查询,同步显示到大屏上。”

此次召开的第三届法律大数据研究与应用研讨会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机构和前沿科技企业的相关专家学者,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探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法律应用的发展方向。

东大法学院副院长王禄生表示,目前人工智能的司法应用还处于初期阶段,学院研发的相关系统,未来将有望协助法官判案,判断官司的胜算有多大:“比如在刑事案件中,比如盗窃罪需要什么样的证据,比如被告人的身份证,这个案件缺关键证据的,你就必须补充相关的证据,有了这些便捷化的手段,不再需要过多的人工去一遍遍过。比如当事人一来起诉,我就可以对裁判结果做预测,告诉他整个诉讼过程中会有什么样的风险,可能花费的诉讼费是这么多钱,在这种证据的支撑情况下,你胜利的可能性是多大。”



2019-9-21 【南京新闻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