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东大

东大校庆华生铁凝夫妇演讲 爱情成了最抢镜的“副题”

2012-06-032632发布者:陆海

分享到:

 

华生铁凝夫妇捐赠1100万元。

华生台上激情演讲,铁凝台下微笑聆听。

龙虎网讯 昨日,经济学家华生携妻子、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回到母校,先后为学子们作题为《阅读与人生》报告。两人一个儒雅,一个优雅。华生传授成功经验,不懈的学习和努力造就成功,铁凝则从自身的阅读经验出发,讲述了阅读的重与轻。现场两人虽然“抬杠”不断,但谈及婚姻,一个说“我等到了”,另一个总结“选对了人”,“爱情”竟成了最抢镜的“副题”。

>>文学家“调侃”经济学家

华生“剖白”前半生:是一部知识分子“下海记”

回到母校,穿着蓝色衬衣、系着深蓝色领带的华生温文儒雅。“我是校友,我只能先说了,待会铁凝老师再讲,但是后面讲的人一定更精彩。”华生轻松幽默的开场白引来一片笑声。妻子铁凝也专注地聆听演讲,在人群中不时笑得像朵花。华生从小时候的故事说起,一直说到创业,把前半生的心酸、努力、经验一股脑倒给了小学弟小学妹。

从小是个“调皮蛋”

儒雅的华生回忆起小时候,用“挺调皮”来形容。课堂上,老师在讲课,小华生拿着小镜子把太阳光反射到天花板上,并且晃来晃去,总被点名批评。学习中等偏上,从来没怎么优秀过。15岁那年华生下放农村当农民,“从本质上说我真正是农民,因为从15-20岁我都是在苏北农村做农民。”在农村期间,正是文化大革命后期,没什么书可看,但华生想了个极端的办法读了不少书,学校的书不能读,就到学校图书馆去偷。“那是一个比较好的农村中学,由我带头,我们有一套怎么打开玻璃,又从玻璃窗里进去,拿到书的方法。正是在那个时候,读了大量文学著作,托尔斯泰、屠格列夫都在那个时期读的。”在那个缺书的年代,华生熟读马列,背了一大批马恩选集,“那时候种水稻,我就坐在田埂上看书,十五六岁赤着两只脚,晚上睡在土帐篷里,手里捧的是列宁全集第39卷。”华生回忆,他掌握的哲学、社会经济学、历史知识都是在农村学的。

大学逃课恶补数学外语

终于,华生梦寐以求的机遇来了,1977年,24岁的他报名参加高考,“十年没有考试,考生人数太多,江苏设有预考,否则卷子不够发。”预考只考文科综合和数学,虽然文科考的很好,数学却很惨,“77级没戏了,”过了半年是78级考试,“那年考5门,很幸运,尽管数学不及格,另外4门文科考的很好,因此成了高分考生。”

刚进大学,英语老师来了一次摸底测试,“26个字母我只会17个,数学不及格混进来的。”华生回忆说,那时他经常逃课,有一两门课第一次去了一次最后考试去了一次,最后老师说“不管你考的多好,最多给你70分,如果学生都像你这样随便,学校没法办下去了。”不过,华生逃课绝不是偷懒或者玩,而是混到数学师资班外语师资班恶补数学和外语,“在数学师资班我永远是最差的学生,几年下来,回到文科我就是NO.1,特牛。”华生感慨,所以大学确实要给学生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在东大的几年,第一次接受系统教育,读自己想读的东西,让他受益匪浅。

知识分子“下海记”

当这位当年的改革风云人物,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系统学习西方经济学理论知识归国时,变得一无所有。“没房子没工作,两手空空,我被逼下海。”华生和从国家机关辞职的同班同学一起在大学租房子,吃着食堂,干起了个体户。说到干过的五花八门的行当,听众们笑了,“火锅店净请朋友吃饭了,钱没赚到;开小书店经营图书后来破产了;搞水产养殖鱼没养出来;卖酒酒没卖出去,被我们拿回家喝掉了;办幼儿园也没办成。”一度怀疑自己到底行不行的时候,有朋友鼓励华生坚持下去。“现在明白了,一个人到底有没有企业家的才能,没人知道。只有在做的过程中才能显露出来。”后来剑桥大学的同事、校友建议华生引入发端于英国、已成为国际标准的ISO质量、环境等认证体系。这样,华生才领军创建了国内最大的民营认证公司,企业逐步走上正规,无意中成了90年代互联网之前首批海归企业家的成功代表。

今后专心做学问

当企业家,华生没有放弃写文章。“1998年的时候写了股份制改革,开始写了这篇文章,几年无人问津,一直到2001年,才被提到。当时股市到了最高点,我又写了《漫漫熊市的信号》,引起很大的反响。中国做企业不缺我一个,作为普通老百姓,提出来的想法仍然能走到前沿,”华生觉得自己还是做研究更好,这是他又一次转型,慢慢从企业转出来,“以前我一个人打三份工,既要管企业,又要当操盘手,还要写文章。后来慢慢退出来,集中力量做研究,今后主要精力也是放在研究上。最近在研究土地问题。”

铁凝“拆台”:企业家果然“狡猾”

这对文学家和经济学家的组合现场碰撞出“批判”的火花。铁凝女士对于华生校友的各种说辞均有“反弹”。华生说,一场报告会分为两部分,在决定如何分配时间及演讲先后问题时,作为校友,自己决定先抛砖引玉,而后面讲的人会更精彩。而铁凝则“抬杠”向观众讲述了另一种说法,“其实华生校友是这样跟我商量的,他自己讲全场然后剩下几分钟归我,看来企业家确实有几分狡猾。”这番解释,引得哄堂大笑。

和口若悬河的华生不同,铁凝还慎重地准备了讲稿。谈到有关“阅读与人生”的话题,对铁凝来说更是“三句不离本行”。在与学子们分享自己的阅读历程与阅读感受时,又忍不住“批判”华生。“在那个沉默的时代,我读《聊斋志异》,作者的想象力飞扬,我喜欢那些活泼、率真、勇敢的狐狸,为我灰色的生活开启了秘密的有趣空间。而我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在劳动之余就靠在苏北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当时就是这些大书陪伴他渡过了艰苦的沉闷的青春期。后来知道了,在当时别的书都不能公开看,只有《资本论》、《列宁全集》可以光明正大看。”

铁凝提倡阅读的“无用之用”。“今天我们的阅读和从前相比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市场销售最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实用的书。比如我再批判一下华生校友,他做ISO认证的时候前一天做了功课,第二天就能讲。实用性立竿见影。”但是,不是那么功利心很强的阅读,会对人生产生意想不到的滋养。“我想书籍和阅读会教给我们,心里应该住着一位老师,这样魔鬼就住不进来了。”铁凝更以酒与茶,来比喻经济与文化两者的关系。“酒可以使人亢奋,但文化的力量正如同茶一般,更多的是绵密、恒久的渗漏。有人说茶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只听说过酗酒闹事,没听说过饮茶杀人吧?”

>>有碰撞更有火花

铁凝回顾冰心劝她要“等”:我等到了

华生谈“最对的决定”:选对了人

2007年,50岁的铁凝和相恋多年的华生步入婚姻殿堂!他们结婚的消息曾轰动一时。有关冰心老人关心铁凝婚恋的一段文坛轶事,许多人都知道。冰心问铁凝“有没有男朋友”,铁凝随口说,“还在找呢”。于是冰心劝她说,“你不要找,你要等”。昨日,有学生又提起这段往事,八卦话题引发年轻人们热烈鼓掌。台上两位当事人都有些不好意思,华生还低头看起了手中的卡片。“今天是回家啊,我是作为家属来的。所以,跟大家聊聊‘等’和‘找’的话题。冰心的说法很有禅意。不要生拉硬拽,而要看机缘。另外,这个‘等’也还是积极的,不是消极躲避的。”当铁凝讲到自己是“个案”,说到她终于“等到”时,大家纷纷鼓掌祝福。铁凝还笑言,自己的事情竟然成了段子,不想“误导”女青年们。

相关的话题“你这辈子觉得做得最对的选择是什么?”也被抛给了铁凝的老公,华生沉吟笑言,“当然是选对了人!我这个人在这方面不善于表达,平时花很多时间阅读,是一个很枯燥的人。我想用四个字概括这个决定,‘结成正果’。”

回应“捐款门”

被人误解很无奈,现在社会很浮躁

在报告会之前,华生铁凝女士给母校带来了厚重的礼物,1100万元支票,东大校长易红表示,1100万将设立东南大学贫困生援助基金,用于资助贫困生。

为庆贺母校东南大学110周年生日,华生和铁凝联名捐赠1100万元的消息发布后(本报曾作详细报道),引发各界关注。华生拥有30亿身家的传闻传出,甚至有人质疑,铁凝作为作协主席兼法人,掌控几十亿资产特权贪腐。昨日,当扬子晚报记者问华生对于此事的回应,他表示,“本来是一件好事,没想到会弄成这样。拉老婆参捐我母校反致其受辱,今后在家我还得老歉疚?”他说,以前看到过有人捐赠被猜度质疑的例子,但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还是很无奈,这只能说明现在的社会很浮躁很复杂。”

华生说,铁凝并不是法人,也不参与作协的日常行政管理,没有一分钱财权,怎么可能贪腐?这种说法简直就是睁眼说瞎话。而有关30亿身家的传闻,自己本来并不想回应,但“有媒体写:‘华生回应,这是真的,’真不知从何而来。谎言实在欺人太甚。”华生称,10多年前进过的公司市值30亿,如果算自己的身家,人家好几万股东也不答应,更何况其控股公司持股值总共也只有几亿。

花絮

谈“气质女”两人又“杠”上了

首位提问的女生问铁凝如何也拥有铁凝般优雅的气质和风度,这个“娱乐化”的问题难倒了铁凝,足足“构思”几秒钟。“这个问题我真没想到。我们这些青春已逝的人很羡慕你们年轻人的纯净,本身就很美……”接着几个问题后才被提问的华生笑说,“我想回答一下关于如何有气质的问题。30岁以前的外表是爹妈给的,以后都是自己给,你外表已经不能看了,就需要内在修养的外化。”旁边的铁凝随即“抗议”:“不对!每个人都很独特,不存在不能看的人!”

铁凝曾被认作“铁凝爷爷”

“我告诉大家一个关于我名字的段子。‘铁凝’比较男性化,有读者甚至以为我是位大龄男士。有湖南读者给我写信,上面写的是‘铁凝爷爷’收!这是个在河北作协挺有名的段子。”铁凝还在现场爆料说。

人物名片

华生:1953年生,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市侨联副主席,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多次在股市的底部和顶部发出有影响力的声音,被认为是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荣获了经济学奖,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等多项奖。

铁凝:1957年生,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有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苯花》、《哦、香雪》等,曾6次获得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国家文学奖,另有小说、散文等30余项,2006年和2011年连续两届当选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扬子晚报记者 张楠 蔡蕴琦 摄影 尤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