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东大

【新华日报】南京6条未达标河道5条在新城 东大专家顾大松:河道是城市的“血脉”

2015-05-22823发布者:吴婵

分享到:

2015-05-21  新华日报(第1版)

    我省日前公开曝光63条整治未达标黑臭河,南京6条河道“榜上有名”,其中5条在河西。这几条河青奥前集中整治过,然而未满一年水质反复,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忧虑。

    南京被曝光黑臭河中,有3条在建邺区,河长韩先荣副巡视员一并曝光,对此他是一肚子“苦水”。去年迎接青奥,河西中部的黑臭河都实施了清淤,蓄起景观水,并引来长江水冲洗,河道碧水漾漾,着实让人心怡,可是赛会一过“故态复萌”。韩先荣分析,原因还是有污水下河,沿着排污口顺藤摸瓜,可见不少小区雨污管网错接乱排,污水没有完全截住。另外河西是漫滩地区,河水流动性差、环境容量小,不少河道填埋“暗化”,成了“断头河”、“地下沟”,水质很容易变差。

    记者昨天来到河西被曝光的沙洲西河看到,河堤绿树成荫、柳绿花红,河里也栽了芦苇、菖蒲、莲藕,以改善水质,景色很美,遗憾的是水草间的河水还是呈现黄绿色,富营养化了,水面还有不少漂浮物。沙洲西河的东侧,是绵延2公里的河西CBD ,东边是高档住宅小区,黄绿色的河穿行其间,格外“扎眼”。

    河西新城雨污分流比例接近50%,河水整治还出现反复,换到分流比例低得多的老城来,河道水质更是可想而知了。省环保厅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苏南五市城区河道监测,南京达标率仅20%,在苏南“垫底”。“可见南京水环境整治的复杂成因和治理难度”,市环保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南京老城既有生活污水、三产污水直排入河,又有尚未改造的城中村、危旧房,以及河边的饭店、餐饮污水的无组织排放。此外,老城河道因为填埋、缩窄造成断面萎缩、自净能力差的情况,一点也不比河西少。

    “问题出在水里,根子还在岸上。”南京市住建委有关负责人认为,对河道本身的清淤蓄水、引水补水只是“治标”,一条河只要有一根百毫米口径管道的污水漏排,三四天水质就变差,让“美丽河”打回“原形”。所以河水治理必须除恶务尽、切断一切污染源。此外,城市引江水冲洗内河,污水祸及下游,也不是负责任的担当。“只有老老实实地控源截污,从每一户居民、每一栋楼的下水管、从每一处暗沟摸排起,让污水集中处理、让雨水补充河道,才是‘治本’之策。”

    据了解,南京从2009年实施雨污分流,至2013年四年时间才完成了“一河一湖”(金川河流域、玄武湖上游)整治,收集污水只占全城的1/7。其他片区由于战线拉得过长、点多面广,对城市“扰动”过大,从青奥会前至现在便处于论证和摸排阶段。

    “但对雨污分流审视和调整,并不意味着城市水环境治理可以半途而废。”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顾大松认为,河道是城市的“血脉”,水清岸绿、碧水绕城,不仅提升人居质量、生活品质,也体现城市的“精气神”、“内在美”。南京城外大江大河,城内水网纵横,加之低山丘陵地形,是可资利用、“发扬光大”的宝贵资源,可以为城市建设、居民休闲提供丰富的水空间、水环境。“韩国首尔为了整治清溪川拆掉了立交高架,城市品质凸显、价值新生,我国不少城市新区为造景而挖河,我们坐拥水系丰富而又有历史韵味的河道,让其黑臭下去岂不可惜?”

    整治黑臭河,急不得也拖不得。市住建委有关负责人坦承,水环境治理会产生“阵痛”,但科学组织、务实推进,可以把“阵痛”降到最小。目前,南京把雨污分流工程分为一个个“排水达标区”,目的就是以“打歼灭战”的方式,做一片、成一片,施工中尽量通过顶管、暗挖,也将减少对交通、环境的影响。另外要从源头上杜绝水污染“后患”,城市开发思路也要作出调整,建设时“先地下后地上”,呵护好自然水系、天然河道,对地下管网敷衍潦草的无良开发商要责令整改、作出处罚。每户居民、店家也可为水环境改善出力,如不要把洗衣机放置阳台,不要把泔水倒入雨水井等,避免污水排入河中。

    本报记者 顾巍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