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世界一流大学排行的陷阱
 

【核心提示】从历史与文化的维度来看,西方大学的发展史告诉我们,世界一流大学是一种文化心理,是一种精神的存续而非实体的存在。因此,中国大学与其一味地关注排行榜不如让大学回归到“保守”的文化组织。关于如何建设一所“最伟大的大学”,哈佛大学认为,大学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在先辈们的生活和文化背景下建立起来的。
    近期,英国《QS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报》教育副刊相继发布了世界大学排行榜。两个榜单让国内部分学者和教育机构打了“鸡血”,因为北大、清华双双入选世界大学百强。中国的大学果真有如此强大的学术实力吗?我看未必,因为中国大学正在陷入世界一流大学的排行陷阱。
    从定义与评价标准的视角来看。“大学排行榜”是指以量化的方法研究、开发一套指标体系对全球大学进行排名,认为进入一定名次就可以成为“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学界一般认为排行中前100位的大学为世界一流大学、第101—200位的大学为世界著名大学、第201—500位的大学为世界知名大学。随着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进程的加快,中国大学对排行榜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政府重视排行榜、学者研究排行榜、家长关注排行榜、大学应用排行榜,甚至某些机构“运作”排行榜,可谓“全民”用榜。在此背景下,国内外从事大学排行的研究机构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由于先天存在价值取向的差异,从事大学排行研究的主体、标准、目的也有天壤之别。事实上,大学排行榜由于具有先天性“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潜规则与“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主观偏好,导致钱权交易、潜规则等丑闻屡见报端。 
    从历史与文化的维度来看,西方大学的发展史告诉我们,世界一流大学是一种文化心理,是一种精神的存续而非实体的存在。因此,中国大学与其一味地关注排行榜不如让大学回归到“保守”的文化组织。关于如何建设一所“最伟大的大学”,哈佛大学认为,“大学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在先辈们的生活和文化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如果整个大厦需要重建,它必须从根基开始”,“一所名副其实的大学,必须从本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而不能从他国移植过来”。德国人认为,“应当在全球泛滥的伪文化的压力面前捍卫自己的文化特征,大学应该成为这方面的主要源泉”。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一流大学绝非“排”出来的。因为根据排行榜的顺序定一流,虽然简单易行,但并不科学,不仅可能将那些富有特色的大学排除在外,而且会诱导不同的大学追求统一的办学模式,带来脱离实际、千校一面的后果,使大学特色丧失殆尽。
    中国应该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笔者认为必须从文化入手,做到全球化视野与本土化情怀相结合。所谓“全球化视野”就是顺应开放的时代趋势,在与全球顶尖大学的频繁交往中成长、成熟、成功,以“世界眼光”、“人类情怀”、“国家责任”、“模范国民”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世界领袖。“本土化情怀”就是需要从中国本土文化中大力吸收充满“乡土气息”的优秀传统文化,要对“传统中国”、“近代中国”、“现代中国”特别是“当下中国”表现出足够的尊重和理解。建设一流大学不能仅靠“简单移植”,更要注重“本土性生长”,呼吸浓郁的“乡土气息”。我们需要的一流大学应该是“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的“千年书院”+“百年大学”,而不是陷入“东方剑桥”、“中国哈佛”的欧美大学怪圈。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http://www.cqn.com.cn/news/whpd/zjsh/qt/786303.html

Copyright © 2014 东南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