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海大学与东南大学之间的几点比较
 

    2013年7月至8月,我有幸随东南大学第三批团队赴著名的美国里海大学访问学习。通过三周实践学习,对里海大学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有了全面的了解。通过亲身观察以及团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对比里海大学和东南大学两所学校的教学方法、课堂内容、课后作业、评价体系以及学生课前和课后表现等几方面,了解国内外大学教学思想及方式的差异,以期为今后教学改革提供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教授知识的方式
    东南大学和里海大学教授知识的方式侧重点明显不同。东南大学教授课程主要侧重于知识的传授,知识点往往从理论的角度来阐述,举例(包括实践的应用举例)主要是为了强化知识点的掌握。而里海大学的课程主要侧重于工程实践应用,因此对知识的传授不是从抽象理论这一角度展开,相反,往往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对某一知识点详细描述,从实践应用归纳总结出抽象的概念。
  以讲解做功和能量的关系为例。如图1,东南大学老师对做功和能量的表达往往是物体前后动能之差为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功,这种表达一边是一个物理量(如功),另一边是另一种物理量,两者通过一定关系(加减乘除)而对等,这实际上是功的一种定义表达式。
  而里海大学教师描述这一问题却从另一角度进行,即从时间顺序和前后因果关系来描述,如图,一个物体原先具有一定动能T1,经过力F做功W12后,其动能变为T2,因此初始动能T1与功W12之和等于动能T2。这种描述更易于理解,也更加贴近实际应用。
  图2功与能量关系(里海授课思路)此外,两个学校教学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图式方法由于直观,包含信息量大而大量在教学中采用。然而,东南大学的教师对多个信息点的描述通常偏向于集中在一张图中,而里海大学往往分几张简易图来描述。
  以描述牛顿第二运动原理为例,如图3,作用一个物体上的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其导致的加速度的乘积。那么,一个物体上承受多个大小及方向的力,其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如何应用呢?一般东南大学教师倾向于将力分解成X和Y轴方向上的力,然后,加速度也分解成X和Y轴方向,最后用两个公式表达,即X轴方向力的和等于物体质量与X轴上加速度的乘积,Y轴方向力的和等于物体质量与Y轴上加速度的乘积。这种表达方式将信息整合在一张图中,并将力与加速的关系通过两个等式表达出来,虽然信息点浓缩在一张图,如图4,但缺乏直观性,没有老师的讲解,学生不易理解。里海大学老师的图示更加直观,如图5,同样将力和加速度分解到X轴和Y轴方向,但是将力和加速度的示意图分两张笛卡尔坐标表示,直接用等号连接。显然,学生对等比较两图之间的关系,很自然得出某轴方向力的和等于物体质量与该轴上加速度的乘积,虽然没有给出公式,然而公式已由学生自己推导出来,这种自行推导出的结论更易被学生所掌握。
    授课内容、时间分配以及与课堂作业的关系
    里海大学的授课内容、时间分配以及与课堂作业的联系和东南大学有显著不同。如图6,一般在东南大学,课堂主要内容是基本概念的讲解,然后是例题的讲解,通过例题讲解强化对基本概念的掌握,随后布置课后作业给学生完成,学生参照课上例题的解题思路完成作业。下一次课上提交作业,老师开始新的课程讲解,在第三次课上通过批改情况讲解课后作业。里海大学则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在课堂上首先是基本概念的讲解,例题却很少涉及,导致学生完成作业时没有现成的解题方法,唯有自己寻找。这促使学生想尽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待第二次课程,老师直接讨论课堂作业,经过自身摸索学习的学生自然有很多问题向老师提问,老师和学生通过这种讨论,强化了前期课程所学知识,而学生通过这种"自己寻找结局方法"教学培养也激发其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里海大学的课程教学中的小测验也非常多,一般几节课甚至一两次课中就有一个课上测验,这种测验成绩占总成绩的很大比例,所以迫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一种紧迫感,避免了国内常见的"平时不学,期末拼三郎"的不良现象。
    东南大学和里海大学的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在图7中可以清晰显示其差异,东南大学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基本知识讲解和例题应用,少部分时间用于家庭作业讲解;而里海大学课程里,基本知识讲解时间约为总时间的1/3,而作业讨论时间也将近1/3,小测验及其讲解讨论各占1/4。可见课堂上学生很大部分时间主要用于讨论学习,更多的自主学习在课后,过程考核不时在课程中出现,这种课程教学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却有效地促使学生自主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学习。
    评价体系
    前面一小节已经提到了里海大学的课程中屡次出现小测验,且小测验成绩在总成绩中有相当比例。这里我们对两校间的评价体系作深入比较。如图8,目前东南大学考试型课程的评价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期中和期末成绩。平时成绩一般占总成绩的10%,期中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许多课程没有期中考核,所以大部分成绩主要由期末成绩(90%)决定。期末考试成绩比重如此之高,导致学生过于重视期末考试而忽视前期学习过程,"前期轻松学,后期拼命学"这种思想普遍存在。然而,里海大学考核体系将成绩比重均匀分配到平时,施行"过程考核"。除了10%的平时表现,每日测试成绩和周测试成绩可分别达到20%和45%,而期末成绩只占35%。这意味着,如果你平时没有努力学习,依靠最后期末考试是没有方法通过该课程考核的。此外,里海课程也强调团队合作,约有10%成绩来自团队项目。
    学生课前和课后的行为
    前面三部分主要比较了两校的教学差异,相关内容是由教师和学校所决定的。然而,学生的学习行为对教学效果也有重要影响。这里简要对学生课前和课后的行为差异进行分析。
  在课堂上,里海大学学生总体上相对东南大学学生要活跃得多,一方面,里海学生在课上提问比较频繁,有些提问甚至在老师教授课程过程中直接提出,另一方面,在讨论环节,和老师之间的互动积极主动;而东大学生更注重纪律性,上课时更倾向倾听老师授课。这种行为差异背后的原因有很多:如东西文化的差异,西方更强调个人主义,而东方更强调集体主义;西方教育体系在小学就鼓励自由提问,而东方更注重老师的权威性;不可否认大学教学模式不同也可能对学生行为产生影响,由于里海大学课程更强调"自身探索式"学习以及"过程"评价,因此,学生通过自身探索后自然会产生更多疑问,学习过程不间断的压力也迫使他们更急于获得疑问的答案。
  课后学生的学习行为也存在较大差异。里海大学学生更倾向课后相互讨论,而东南大学学生更倾向于独自学习。这种差异也许和传统教学培养理念有关,虽然西方提倡个人主义,但是教育体系中也大力提倡Teamwork,众多课程中的团队项目使学生已习惯于相互合作。然而团队合作的理念在中国教育体系中还处于深入和发展的过程中。
  综上所述,东南大学和里海大学在不少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也是东西方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差异。差异的原因在于教师教学方式、学校管理制度以及学生学习习惯等原因,更深入的原因来源于双方教学理念和模式甚至文化背景的差异。2013年中国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近700万,中国已成为重要的科技人员培养地,因此中国教学质量不仅对中国的发展,而且对世界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因此,认真分析中西方教学差异,吸取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和模式,有利于为我校以及我国高等教育水平进一步调高提供坚实基础。

作者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旭海

Copyright © 2014 东南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