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讲堂

中国科协袁正光教授“科学、技术与社会”系列演讲回眸

2010-05-26758发布者:

分享到:

        2009年 11月6日至8日、2月4日至6日,著名科技哲学研究专家袁正光教授两次莅临我校九龙湖校区人文讲座报告厅,讲授“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精品人文课程,同时也是面向全校开放的人文大讲座。

          袁正光教授是中国科学技术讲学团教授,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员,我国著名的科普专家和科技哲学研究专家,先后在百家讲坛、各高校演讲《STS》、《科学与人文》、《科学与艺术》等,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曾任中国科协办公厅主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此次袁教授是应我校文化素质教育中心的邀请,首次在高校作为一门课程系统讲解“科学、技术与社会”(STS),具有深远的学术意义。聆听袁教授系列讲座的同学无不为其富有激情、声情并茂、逻辑清晰、论证严密的演讲而心动,尤其是其极具创新的思想内容和思维方式令人深受启迪。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是袁教授潜心研究的重要领域,他对于“科学与人文”这一课题有着独特的理解,自成体系,旨在通过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来认知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探讨社会的发展,指明现代文明的象征即为科学和人文,并且关照社会发展的方向和人之生命的幸福所在。“科学、技术与社会”(STS)作为我校精品人文课程,是按照问题式的方法逐个展开讲解的,被袁教授亲切地称为“东南十问”,这些问题都是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母题,比如第一问:“几大文明古国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什么到了近现代几乎都成为落后的国家?而后起的英国,特别是只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却一路走在世界的前列?”本学期的两次集中授课袁教授主要讲解了前五问的内容,第一次集中授课讲解了关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分合合、科学技术应该是科学和技术、科学和技术已经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第二次集中授课则讲解了作为现代文明象征的科学观念和人文观念,指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机制和体制环境。

           袁教授的演讲视野宏大,精辟而深邃,极富感染力和震撼力。在对文化的解读中,袁教授将文化定位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群人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以及它们的物质体现”,指出文化的三个层面是作为文化基础的“符号文化”、作为文化核心的“观念文化”以及作为文化基础的“制度文化”,而文化的三个层次分别是全球文化、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袁教授通过回顾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和时代对比,指明世界各国最根本的差别即在于文化、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差别,而这种差别会体现为科学与人文上来。在科学与技术部分,袁教授认为科学技术应该是科学和技术,科学是第一认知力,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并通过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史指明科学的本质、核心和前沿,指明科学和技术不仅是推进人类社会从农业经济时代转向工业经济时代,再转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力量,也是推动世界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决定性力量,此外他指出创新的六个层次在于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技术的创新、科学的创新、教育的创新、制度和管理的创新以及观念和思维的创新。在科学观念和人文观念部分,袁教授认为现代社会与古代社会根本的不同在于以“理”为核心的科学观念和以“人”为核心的人文观念,其中,科学观念的核心在于规律意识和理性思维,规律是作为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不仅存在自然规律和思维规律,而且人类社会发展也遵循规律,只不过自然规律追求确定性,而社会规律追求概率性;人文观念的核心是尊重人,作为人类文化中先进的、科学的健康的部分,人文的核心是先进的价值观,其主要内容是先进的法律、制度等规范,人文观念追求“以人为本”,主张人类关怀和生命关怀以及基本的权利。此外袁教授在演讲中始终贯穿着一种对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追求,他尤其指出科学精神是一种敢于坚持科学观念的勇气,透着一个人敢于坚持真理、坚持正义的人格,体现了现代人的一种心理、气质和性格。

         袁正光教授的系列讲座以其独到思想和深度解读,对于广大学生而言不啻为一次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洗礼,不少学生在于袁教授的互动中开始思考更有深度的问题,但愿这不仅仅是对其心灵的一次震撼,更是对于其观念的一种良性启蒙。 许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