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东大

【科技日报】沉痛哀悼!我国显示界泰斗童林夙教授辞世

2020-04-04552

分享到:

金凤

他出生于一个传奇家族,父亲童寯是中国建筑界宗师,与梁思成、杨廷宝、刘敦桢并称“中国建筑四杰”。二叔和三叔是知名的电机专家和微生物学家。

他的两个儿子,也成就不凡。长子童文是华为5G首席科学家。次子童明沿袭了祖父的事业,任职同济大学规划系教授。

他的一生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洪流中。1955年7月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他先入钱三强何泽慧团队的中子弹研究项目,后调入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任教,一头扎进电子束物理和技术领域,上世纪80年代,牵头我国电视显像管国产化研究。

童林夙,著名物理电子学专家,中国显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开拓者,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童林夙,这位儿子眼中的严父,学生眼中的严师,于2020年4月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 87 岁。

童林夙教授(前排右一)向时任国务委员、中国科学院院长宋健汇报展示研究成果,东南大学显示技术研究中心供图


他的事业:

牵头电视显像管国产化,形成我国电子工业支柱产业之一

“父亲在临终这段岁月,对我们叮嘱最多的是做人,要多做对社会有用的事。”在童林夙次子童明的印象中,病重的父亲,即使在生命最后的时光,也依然不愿松懈,他最希望看到的,是童家的后人,能事业精进,勤奋刻苦,于国家和社会“有用”。

童林夙1933年12月生于上海,从小爱好数学、物理的他,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求学期间,他曾师从于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胡宁、王竹溪。1955年7月从北大毕业后,他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连海军基地,成为我国第一个研制核潜艇团队的成员,随后又参加钱三强何泽慧团队的中子弹研究项目。

童明回忆中的父亲,总是一副忙碌、严厉的形象。“1975年左右,父亲要经常去北京出差,做技术攻关,基本不在家,即便在家,也总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出来,研究他的学术。他非常守时,约好的时间,如果稍微迟到一点,他会非常不开心。”

与父亲研究领域相似的童文,也更多地感受到父亲的严厉。“他是一个严父,我做的事情如果让他不满意,他会愤怒。在专业上,他对我的最大影响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我后来才明白,要达到这个要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他的专业研究非常聚焦,独具穿透能力,可以深入到工艺实现的每个细节。他对行业的创新方法也十分敏感,由于深厚的理论基础,他对研究课题驾驭能力也很强。”

克己守时的童林夙,直到80多岁,还经常出现在东南大学显示技术研究中心的实验室里。“直到两三年前,童老师还每天都到办公室上班、看论文、跟我们交流,他对最新的显示技术总是很痴迷,我们每次做显示屏的被试效果评价,他总是年龄最大的被试验者。”东南大学显示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宇宁说,耄耋之年的童林夙对学术要求依然严谨,课题组做的报告,他会字斟句酌的审核文字、图纸,有时还会提出质疑。

1994年,童林夙参加在硅谷举办的SID Display Week,东南大学供图


这份严谨、严格、惜时如金,曾经为童林夙带来卓越的成就。自1975年以来,童林夙教授先后主持了全国31厘米黑白显象管联合设计、31厘米黑白扁平显象管及电视机、10厘米黑白扁平显象管及电视机、新型高分辨率彩色显象管(改良型显象管的研究1988年国务院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重点项目)、1000线单色内偏显象管、54厘米彩色内偏显像管(被国际权威机构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 International 评为1997年度全球八大彩管新技术之一)等项目。

1987年以来,童林夙教授代表国家参加并主持对国家22个大型彩色显像管项目进行评估,为国家节省投资额10多亿元,并形成我国电子工业支柱产业之一;1994年与荷兰Philips公司合作,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高等院校与国外著名跨国公司长期合作的东飞显示管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经过双方共同努力,该中心目前已建成为亚太地区第一流的研究开发中心,合作时间逾25年之久,堪称中国高校国际合作的典范。

“我这一生经历了酸甜苦辣,一言难尽。是党和国家培养了我,我终身难忘,但是我对国家的贡献确是微不足道的,想来十分惭愧和不安。”成就等身的童林夙,在80岁寿辰时,言辞谦卑地总结一生。

1994年8月18日,童林夙教授与时任Philips集体总裁Jan Timmer在东飞显示管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成立活动上的合影,东南大学显示技术研究中心供图


他对学生:

求学要能踢出“临门一脚”,要能学以致用

青年时代的童林夙在社会的动荡中求取生存、精进学业。他秉承一个信念:“无论发生了什么,都要好好念书,而且让自己研究的方向符合国家的需要,推动国家的进步,要正确处理读书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喜欢看世界杯的童林夙,也能从踢球中参悟中国教育的缺陷,并以此启发学生们要有全局观。他曾跟学生交流,“你们看世界杯吗?以前都是人口大国占优势,人多嘛,肯定精英多。但是现在人口几十万的小国却突飞猛进。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的‘临门一脚’,准确找到对方的弱点。我们现在培养的人就缺乏临门一脚,临门一脚要有全方位的指导。”童林夙认为,有的球员可以以一敌五,知道怎么躲避对方的防守球员,让对方抢不到球。但遗憾地是,自己也进不了球。这就像我们的学习,常常只看到局部。这个方程怎么解,我们很清楚,但解了之后该用到什么地方却不知道,所以就打不开局面。

他寄语大学生,“一定要带着问题看问题,思考知识技能要用在哪些地方,怎么去解决实际问题,要坚持长期思考,才会有豁然开朗的时候。我们现在就缺这么 ‘临门一脚’。你要知道哪个地方有空档,你才能“砰”的一脚把球踢进。这就要求我们的青年学子有整体观念、全局观念。”

“童林夙教授非常注重对青年学者的培养,要求青年学者们既要把科研成果扎根于祖国大地,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并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央。”张宇宁说。

童林夙的学生王保平教授现任东南大学常务副校长,是担任SID全球副总裁、IEC-TC110主席的中国大陆第一人。在东南大学,童林夙教授培养和创建了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的、老中青合理结合的、长期稳定的、有自己特色的学术梯队,使东南大学显示技术研究中心成为国际信息显示领域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镇。

2007年ASID会议上,童林夙教授与等离子体显示发明人、时任国际信息显示协会SID主席Larry F. Weber教授合影,东南大学显示技术研究中心供图


他的家风:

博学、平等、诚实、重业务基础

童林夙出身于一个传奇世家。他的父亲童寯是中国建筑界的宗师。童寯三兄弟都成就不凡。童寯二弟童荫从事电机研究,解放前曾任东三省电业局总工程师;童寯三弟童村是我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曾到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进修,带回来了盘尼西林(青霉素)的生产设备。在较短时间内实现青霉素工业化生产,奠定了中国抗生素事业的基础,是中国抗生素事业的先驱者。童寯三兄弟不仅专业过硬,而且涉猎广泛,文学、音乐、绘画都很精通,古诗、英文诗倒背如流。

从小生长于“学霸”家族的童林夙,也耳濡目染了父辈的见识、学养和胸怀,喜欢听古典音乐,弹得一手好钢琴。他曾在东南大学大礼堂,演奏钢琴协奏曲《黄河》。

“我父亲看名家的书画时也会指出败笔。当时我很惊讶,这些名家怎么还会有败笔啊!但其实谁没有败笔呢?所以,我们从小就被父辈灌输了一种是非自有公认的观念。大家都是平等的,并不因为我是父亲,你是儿子,你就只有听从我的份。”

对于自己的两个儿子,童林夙也这样教育他们。儿子们提的问题,他能解答的就解答,解答不了的就承认不知道。

童林夙曾与人分享他的做人准则,“第一,要学会做人。首先要诚实,说真话,这样你才能学到真本事。其次不要计较,要宽容;第二,业务基础要好。在能力上高人一筹,才能让别人信服。”

童林夙的夫人詹宏英,也任教于东南大学,是该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著名教授。此前,童林夙和詹宏英一直住在父亲童寯的故居中,家中依然保留着老房子的布局和颜色,保留着童雋在世时的一切家具摆设。

“这所房子和里面的所有东西都是童雋先生生命的延续。”詹宏英说,两人守护着童雋先生的故居,也守护着童家教育的精神命脉。



2020-4-4【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