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东大

【新华日报】听最美逆行者讲述动人故事

2020-06-30326发布者:唐瑭

分享到:

6月29日,我省举行“七一”表彰暨优秀共产党员抗疫事迹报告会,5位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最美逆行者讲述他们的感人故事。

先进典型是有形的正能量,也是鲜活的价值观。在这些最美逆行者中,有的严冬出发、盛夏归来,在抗疫前线奋战139天;有的忍住爱人去世的巨大悲痛,坚守社区抗疫一线,守卫社区大家庭安全;有的让方舱医院成为托举生命的先锋之舱;有的在高速公路出口守护城市大门;有的在武汉抗疫一线书写青春担当……

“组织让我到哪里,我就到哪里”

这次抗疫总体战,全省共有2800多名医护工作者逆行出征、驰援湖北,人数全国最多。

从寒冬到盛夏、从湖北到东北,连续奋战139天,最早的出征、最久的坚守……他就是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邱海波。

“作为一名党员医务工作者,组织让我到哪里,我就到哪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邱海波临危受命急赴武汉,担任中央赴湖北指导组专家组和国家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在湖北一线抗疫99天,深入重症红区,指导医疗救治,积极建言献策。武汉疫情稳定后,邱海波又转战黑龙江17天、吉林23天。

邱海波和专家组成员按照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要求,制定完善7版全国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主持制定重型和危重型诊疗方案,专门制定呼吸治疗流程、气管插管流程和注意事项、ECMO治疗流程。

“早一分钟建成,就能多挽救一个生命,我们必须跑好与死神赛跑的第一棒!”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陈旭锋看来,建方舱医院是刻不容缓的关键之举,也是与死神赛跑的第一棒。陈旭锋和队员们为建成方舱医院提供“江苏方案”。2月4日进驻后,医疗组、护理组、感控组等各就各位,做好对接;2月5日早晨,陈旭锋带着骨干队员理标准、查漏点,3小时拿出系统改造方案;2月6日下午,开始收治病人。在一周后筹建武汉体育馆中心方舱医院时,陈旭锋和队员仅用不到24小时就成功建成符合国标、容量达572张床位的方舱医院。

“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社区防控是疫情防控的基础环节,是打赢疫情阻击战的重中之重。疫情期间,徐州市鼓楼区牌楼街道鼓楼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骆婷经历失去爱人的悲痛,但她仍坚守社区抗疫一线,舍小家为大家,与社区居民并肩奋战。

“我在社区工作17年,每家每户的情况都熟悉。”早7点上班,最晚时凌晨才下班,入户走访、人员监管、门岗值守、卫生消杀……骆婷和同事“一户一户过、一家一家清”,总共摸排出湖北、温州等重点地区返徐人员、密切接触人员100余人,居家隔离56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鼓楼花园社区没出现一例确诊病例。“‘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这是入党时的誓言。疫情不退,誓言不忘,我们不退。”骆婷说。

高速出口是外防输入的第一线。沪宁高速苏州新区出口是沪宁高速车流量最大的高速出口。看着灯火辉煌的姑苏城,担任苏州新区出口查控点工作组组长的朱斌在到达卡口的第一天就暗暗立下军令状:一定要筑起牢不可破的“防火墙”,坚决守护好身后的1500万人民。

累计检查车辆超过17万辆,检测人员40万人……在坚守卡口的56个日夜里,朱斌和同事们不仅守好苏州“西大门”,更做到工作“零差错”、队员“零感染”和运作“零事故”。

“青春因为逆行而无悔”

“青春因逆行而无悔,青春因战斗而精彩!战火淬炼,让我更加坚强成熟,抗疫归来,让我更加懂得担当。”扬州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李娟娟是第三批江苏援鄂医疗队队员,在武汉,她书写别样青春年华:在两家医院战斗71天,护理45名危重症患者,和团队伙伴们共同交上患者“零死亡”、医者“零感染”的战“疫”成绩单。

一位刘爷爷刚搬入病区时,一度要使用呼吸机抢救。撤掉呼吸机后,老人担心病情反复,情绪低落。李娟娟就经常逗老人说话开心。老人告诉她,自己有一个和她年龄相仿的孙女,他很想念他的“小可爱”。当时,李娟娟情不自禁地喊了一声“爷爷”。老人的眼泪立刻止不住地流下来,李娟娟的眼眶也湿润了。

“虽然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看不清我是谁,但刘爷爷只要一听到我的声音,就会大声喊‘小可爱’。”就这样,“江苏队小可爱”的名字传出病房、上了热搜,李娟娟也无意中成了网红。

每天提前两小时到达医院,穿好工作服,套上防护服,再加一层隔离衣,连续工作4小时后交班休息……回想起战“疫”以来的一幕幕,李娟娟仍心潮澎湃:“作为90后,我们是幸福的一代,一直沐浴在阳光下。这一次,党和祖国需要我们,我和千千万万同龄人一样,有召必应,青年人就是要选择扛起责任、绝不退缩。”

本报记者 卢晓琳



2020-6-30【新华日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