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东大

【扬子晚报网】38岁!结肠癌晚期无法手术!医生“迂回转化”端掉原发和转移灶

2021-03-02142发布者:唐瑭

分享到:

“这位结肠癌患者已经出现腹膜、肝脏转移,无法进行根治性切除,大家一起讨论一下下一步的治疗思路吧……”近日,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普外科、肝胆胰中心、消化科、肿瘤科、介入与血管外科、超声诊断科、临床营养科、病理科等多学科展开病例讨论,各位专家群策群力发挥优势为患者寻找生命希望……“试试转化治疗!”终于,多兵种联合作战取得胜利。目前,患者成功手术后,已出院回家。

女子腹痛就诊,竟查出结肠癌晚期

前段时间,38岁的张女士(化姓)觉得腹痛难耐,还有便秘的症状,就赶忙到中大医院就诊。没想到的是,经过肠镜等一系列的检查后发现,诊断有肠梗阻,更可怕的是,罪魁祸首竟然是“结肠癌!”并且结肠癌肿瘤细胞已经扩散,出现腹膜、肝脏的转移。

才38岁的生命,难道就要进入倒计时了吗?该如何治疗呢?是否还能手术治疗?手术能否根治?一系列关于生命出路的问题,都压在上了张女士一家更压在中大医院医护人员身上,该怎么办呢?如果不治疗,也许连下个春节都过不了,但是目前已经没有手术指征,只能各学科一起想想其他治疗或许还有突破口。

“迂回作战”,先缩小转移病灶再“一锅端”

“目前患者不能手术,那我们就创造机会手术!”中大医院普外科陶庆松副主任医师说道。怎样才能让下一步手术顺利进行呢?“只能先让病灶变小,再试试看能否手术。”那如何让病灶变小呢?关于治疗,又是一环扣着一环的问题。

在腹腔镜探查手术中,医生发现肿瘤已经转移,根本无法进行根治性切除手术。于是根据术前多学科讨论方案,放置腹腔引流以待下一步的腹腔灌注化疗。接下来就要开始下一步的“迂回战术”,运用靶向治疗和化疗,通过药物来“毒死”部分肿瘤细胞。经过2个疗程的靶向治疗+化疗,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病灶缩小了!原来4厘米多大的病灶缩小到直径1厘米多,也就是一角钱硬币大小。终于达到手术指征了!

多兵种作战,迎来生命希望

然而患者有结肠的原发病灶还有肝转移病灶,如何才能彻底铲除病灶呢?联合战术,再次上阵。普外科陶庆松副主任医师带领团队先为患者进行腹腔镜探查术,彻底摸清病灶的情况,精准找到病灶位置,扫查病灶范围。紧接着进行左半结肠根治术,铲除结肠病灶。

然而手术还未结束,肝部的转移病灶还存在隐患,这个时候,肝胆胰中心张业伟主任医师带着团队上阵直接对抗肿瘤。术中在超声诊断科医生的配合下,利用B超定位,直接对肝部病灶进行微波消融术,大大削减肝转移病灶的“士气”。终于,多兵种联合作战胜利!经过术后的保肝等系列治疗后,患者熬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出院回家休养。

陶庆松副主任医师介绍,患者的这一系列治疗方法称为转化治疗。这是一种有机、有序地结合了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让患者经过转化治疗后有更多可切除的机会,通过切除转移灶,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而这一治疗方法,需要多学科联合作战,对患者进行全程综合管理,这比单一科室的“单打独斗”能使癌症治疗更加高效、规范、精准,是实现精准医疗的重要路径。对于晚期结肠癌患者,特别是肿瘤不是很大的患者来说,可以咨询专业医生,尝试此种方案。

提醒:高危人群,要定期体检

专家提醒,当有便血、黏液便和脓血便、排便习惯改变、腹泻或便秘交替、腹痛腹胀、贫血消瘦以上表现时,最好去做肠镜检查,如果发现肠息肉大于1厘米要尽快切除。

专家建议40岁以上、有肠癌家族病史的人群应坚持每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正常人群45岁以上做肠镜筛查,如果没有问题就间隔3至5年做一次肠镜;而50岁以上人群,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也建议进行肠镜检查。

如何预防肠癌的发生呢?专家建议饮食上减少脂肪与红肉摄入;荤素搭配,少吃油炸、腌熏、高脂肪的食物;多食用高纤维素食物,多吃新鲜蔬果;适当增加运动量,避免久坐,保持规律的生活,不熬夜、戒烟控酒;肥胖人群要多运动、少吃高热量高脂食物,控制体重。

通讯员 刘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2021-3-2【扬子晚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