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东大

【扬子晚报】战疫日志|团队的力量是我们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

2021-09-11177发布者:唐瑭

分享到:

记录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援汤山医疗队一队临时党支部书记  陈中璞

为期33天的支援南京公共卫生中心的医疗任务圆满完成。患者出院,病房顺利交接,我们开启了14天的隔离生活。我也终于松了口气,有时间和精力来写点什么。

7月20日,是我儿子11周岁生日。晚上给他过生日的时候,看到新闻说禄口国际机场发生了疫情。那一整晚,我都很担心。

7月21日,早上刚查完房拿出手机,就看到支部书记陈龙主任在党支部群里发的消息:“急需医生前往江宁支援核酸采集工作,党员优先!”看到消息,我马上打电话报名参加,同时,向组里的医生交代好病人的注意事项后就急忙往会议室奔去。路上,我给同在医院上班的老婆打了电话,告诉她我报名参加了支援江宁核酸采集的任务,她说:“我支持你!放心去,注意安全!”培训后,我们随即出发前往江宁,那一天一直忙到半夜才回到家。

7月22日,医院再次号召大家支援鼓楼区核酸采集工作。作为党员,我毫不犹豫地再次报名参加了。7月26日,准备下班的我突然看到群里的消息:“我们科需备两名医生支援汤山!”这时候,老婆就在我身旁,她看了一眼我手机上的信息,对我说了四个字:“家里有我!”我瞬间泪目,我知道,疫情来临,作为总务处的工作人员,她的工作会比平时更忙,而我不在,她还要照顾儿子,她会非常辛苦。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作为党员,我们必须舍小家为大家,义无反顾的冲上去!我马上给科秘书发去了信息:“我报名!”

7月27日,手术日,当我还在导管室手术台上给病人做手术的时候,接到了医务处的电话,通知我们迅速回家准备衣物,中午会议室集合,培训后立即出发支援汤山。结束手术后,我立即奔回家收拾行李。那天雨下得很大,回到医院,看到准备去支援的同事们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一进会议室,我们就开始培训、演练,随后就出征了。

7月28日,我们一整天都在驻扎点反复训练穿脱防护服。7月29日,穿脱防护服考核,人人都要过关。接着,我们又来到即将接管的病区,了解布局,准备设施及物资。7月30日,开病区,接收病人。一开始,大家都有点紧张,我们互相鼓励,一边注意防护要点,一边接收病人。

7月31日,一天时间,病房就收满了,有南京的,有扬州的,也有淮安的病人。4小时轮班,工作量很大,但大家毫无怨言,咬紧牙关,互相帮助,鼓起信念,向着胜利一步步前行。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在管理病人的同时,我必须要关心队员的身心健康和物资需求,同时传达上级领导的精神及指示,号召党员同志们冲锋在前,鼓励非党员同志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在小伙伴们的精心护理下,病人逐步转危为安,核酸转阴,治愈出院。看着病人出院前开心的笑容,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欣慰:我们的努力有了回报!在取得和病毒斗争胜利之前,作为党员,我们又自发地递交请战书:请战坚守到最后,战到胜利的最后一刻!

终于,8月31日,我们清空了病房,顺利地交接了病区。9月1日,开始了我们的隔离生活。回顾这个一个多月所发生的事,我为来参加了这一场“战役”而感到骄傲,为与小伙伴们一起来“战斗”而感到荣幸。这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体现了南京的速度,中国速度!这一切离不开党和政府迅速有效的领导,离不开医务工作者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离不开党员同志们的挺身而出,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配合与支持。面对疫情,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团结才是我们最有力的武器。

很快,我们就要开始正常的工作与生活了,在今后,我们应当继续履行好一名党员应尽的义务,担起一名医生应尽的责任,发扬“抗疫精神”,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而继续奋斗!

通讯员  蔡逸秋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整理



2021-9-11【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