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东大

【爱南京】东南梧桐,叶舞深秋!来这里,看南京最人文的梧桐大道

2021-11-22524发布者:唐瑭

分享到:

时至深秋,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的中央大道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时节。秋风起,黄叶飞,大道两侧的梧桐树散发出金色的光芒,落叶满地如画。为了让“最有文化的梧桐”多留片刻,学校连续几天没有清扫落叶,给师生们多留一点时间来欣赏这一视觉盛筵。

  东大梧桐到了最绚烂的时节

  从学校南门进去,便是笔直宽阔的中央大道,正对古朴庄重的大礼堂。此时秋风萧瑟,已有冬意,正是道路两旁梧桐最灿烂的时节。巴掌大的黄叶在空中翩翩起舞,打着旋儿缓缓下落,地上已是一片金黄,校园里充满了诗情画意。

  记者在现场看到,梧桐落叶已经在地上层层叠叠堆积起来,远看犹如金色地毯,梦幻而浪漫。东大不少学生在此驻足,自拍、合影、录小视频,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以前一到落叶时节,学校每天都会清扫。地上虽然干净了,心里却总是遗憾来晚一步。”东大土木学院的杨同学一边自拍,一边开心地告诉记者,“今年有好几天不扫落叶了,地上积了厚厚一层,景致越发美丽,同学们都三五成群地赶来打卡。踩在落叶上沙沙作响,感觉和大自然贴得更近了。”

  南京最人文的一条梧桐大道

  “这是南京最人文的一条梧桐大道。”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历史及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汪晓茜介绍,东大校园内的梧桐树栽种于上世纪20年代,和国立中央大学的校园规划建设紧密相关。当时校园做了一系列整体的规划和设计,从南校门到大礼堂形成一条中央轴线,梧桐树就随着道路系统排布在主要的道路两侧,一直延续到今。可以说,梧桐树与校园的中央大道唇齿相依,校内的百年建筑和高大挺拔的梧桐树相互映衬,互相增色。因此,东大四牌楼校区也因为浓厚的人文气息成为众多影视的取景地。《建国大业》《人民的名义》等多部影视作品都曾在这里取景。

  汪晓茜说,南京的梧桐文化和东南大学也有关联。上世纪20年代末期,孙中山先生的灵柩安葬于南京。为了迎接奉安大典,需要在城市的主干道以及陵园地区引进树种。当时东南大学的农学教授、我国著名的桑蚕专家常宗会,从上海的法租界引进了一批二球悬铃木,就是南京百姓口口相传的“法桐”。这数千株梧桐种在了奉安大典沿途的中山大道,就是今天的中山北路和中山东路,还有陵园地区。新中国成立后,南京市的第一任市长刘伯承元帅,非常喜欢这种高大挺拔而又郁郁葱葱的树种。所以在上世纪50年代早期,南京广种梧桐树达10万多株,于是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满城梧桐树。

  给1500多岁的六朝松采摘果实

  “梧桐文化节”期间,东南大学还对校内1500多岁“高龄”的六朝松进行了果实采摘。这株千年古树,虽然枝干枯立,骨瘦嶙峋,松叶间却迸发出蓬勃绿意,犹如鹤发童颜的老者,焕发着持久的生命力。

  六朝松下架起了梯子,几个工人正在采摘白色的果实。中国盆景艺术大师、植物专家潘昱龙介绍,年迈的六朝松需要养分支撑,而果实会分走一定的养分,影响母树健康成长。但另一方面,果实也不能一下子摘完,否则会打破树的生长规律。因此,从夏季开始,他们每个月都要来两次采摘果实,使其逐量减少。这些采摘下来的果实枝条,通过扦插,已经繁衍了100多棵小树,都是六朝松的“子孙”。

  一旁矗立的梅庵,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地,也历经了百年风雨。潘昱龙说,梅庵和六朝松都是校内的珍贵文物,一个见证了中国革命史,一个见证了南京“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历史沧桑,两者相应相承,底蕴深厚,也向东大学子传递着生生不息、历久弥坚的正能量。

  通讯员  唐瑭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王晶卉

  摄影 刘莉



2021-11-22【爱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