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我是这样做学问的】有“理”有“情”,持之以恒

发布时间:2024-10-28发布者:唐瑭浏览量:18

字体:

作者:程泰宁

【我是这样做学问的】

人们常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来表述做学问的方法。读万卷书,说的是“学”;行万里路,讲的是“做”。学做结合,才能善“问”解惑。

读万卷书,怎么读?

读书要广。建筑学是一门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的学科,专业界面宽泛,需要广泛涉猎。我年轻时读了不少书,在建筑以外,还有文学、艺术、美学、哲学,也读音乐、绘画发展历史和评论,一边读一边做摘录卡。那时读书,可以说是如饥似渴。印象最深的一次,在出差的夜车上,我通宵未眠,一口气读完了上车前买到的《罗丹艺术论》。博览群书不仅让我大开眼界,增加了知识储备,而且能够很自然地关注到各学科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演变发展,对日后大局观和整体性思维的形成很有帮助。

读书要广,也要深。对于那些与专业很密切、自己很认可的经典著作,我会深读精读。刘勰的《文心雕龙》和丹纳的《艺术哲学》等几本书,我读了不下几十遍,每次都有新体会新思考。

读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带着问题读书。这样就能在茫茫书海中知道选什么书。为了解决问题,我会在一本书中找到相关章节仔细研读。这样读书,不仅效率高,而且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对建筑师来说,行万里路的“行”,就是创作实践。建筑师的学与做、知与行,是交互渗透、相依相生的,其学识、设计水平和学养,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提升。我的许多建筑思想都来自工程实践。粗粗算来,我做过的项目已近200个,每个项目又有多个方案,画过的建筑草图能堆起一座小山。我做的项目,有的入选中华百年建筑经典以及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有的被收入《20世纪世界建筑精品集锦》《世界建筑地图》,有的项目是在与国外顶级建筑师同台竞技时赢得的。我现在仍在争取参加这样的竞赛。一方面,能从中了解国外设计理念;另一方面,在高平台上参加竞争,也是提升自己设计水平的重要手段。

做学问,还讲究“功夫在诗外”。即跳出自己的专业范围,学习和思考一些更为宏观的问题,以扩大自己的格局和视野。面对当前气候变化、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难题,单一学科的过往经验往往束手无策。只有打开视野,把知识变为智慧,才有可能找到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2017年和2023年,中国工程院先后将两个跨越多学部多学科的重大咨询项目《中国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和《中国特色城市群协同发展战略研究》交由我牵头承担。我起初有些犹豫,因为这些研究超出了建筑学专业范畴,涉及很多专业,难度很大。但转念一想,如果人人都不肯走出本专业的“舒适区”,如何打开视野、建构格局、开拓创新。

“若无新变,不能代雄”。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了解前沿发展方向,需要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故步自封,迟早要被淘汰。以建筑学为例,就涉及以可持续性设计(如绿色建筑)为代表的理念创新、以AR技术为代表的设计方法创新、材料技术创新与功能空间创新等。就我而言,了解国外前沿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思考其对建筑学未来发展方向的影响,早已成为一种习惯。我较早就关注了生命科学,宇宙的起源与演化,虽然不是都能看明白,但通过看万物生长,看天地演变,会让我拥有更加超脱的视角,对大格局、大智慧的建立很有好处。最近风靡全国的游戏《黑神话:悟空》我也看了几段过场动画。它的画面、色彩和动感,特别是创意和构思所体现的文化精神,对各个领域都应该有所启发、有所借鉴。

做学问,如果把方法视作“理”,那么“情”就是兴趣、目标、信念、态度。有了“情”,才能不待扬鞭自奋蹄。有了“情”,有了“理”,就能持之以恒,做好学问。

回想在大学读书时,为了补上绘画这一课,我几乎花去了全部课余时间。同学们去校园大礼堂看元旦晚会,我一个人留在教室画水彩画,画上结了冰屑都不觉得冷。那时的心情,是一个大学生对绘画的着迷以及想“再上一层楼”的渴望。

20世纪60年代,在北京建研院工作时,学习条件比较好。在图书馆,我坐在管理员提供的小板凳上看书,一看就是半天。那时的心情,是刚刚参加完几个大工程和国家级科研任务的年轻人的踌躇满志和积极争取。

在山西临汾的十年,我用牙缝里省出来的钱买书,装满了三个书柜和一个书桌,然后每晚学到很晚。那时的心情,是中国需要建筑,我要时刻做好准备。

为了跟上时代,直到今天,我仍然坚持读书,坚持做设计。算起来,每年就休息三五天吧。

做学问很辛苦,但因为心中有情,并不觉得那么艰难。再回首时才发现,原来每一步辛苦都是财富。

我是多么幸运,在大学毕业时就认定了一生挚爱的事业,并暗自立下“让中国建筑堂堂正正走向世界”的心愿。靠着这个信念,我才能穿越风雨,一路走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1年前,我将屈原的这句话挂在自己创建的建筑研究所入口,作为所训,也是我的自我明志。21年后,年近鲐背的我,靠着信念支撑,仍在努力提升自己。如果把做学问看作是一场只有方向没有终点的旅程,我将依然坚持一步一个脚印,继续走好我的建筑之路。

(作者:程泰宁,系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原文网址:

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74672f6fce1b4f079d854f0c3856af49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