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南大学科研团队围绕解析相对论精度前沿、生物质/有机固废高值化利用领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科学》接连发表文章,与不久前东大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全球首个“仿生自发电-储能混凝土”一起,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广泛关注,也再次向社会各界提供了了解东大科创实力及强劲势头的最新样本。
“培育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任务。东大科创优势的勃发,离不开全校科研团队的积厚成势、锐意攻关,也离不开学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社会重大关切、服务产业重大需求”办学价值导向的深入人心和生动实践。
最新样本的竞相涌现展现了东大科研团队对创新路径方向的最新探索。东大科研团队持续拉长学科专业优势长板,以各自领域的长板优势弥补甚至消弭单点劣势,摆脱了追求“唯一解”的路径依赖。这种系统创新思维和路径,既适应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也是落实新型举国体制、强化有组织科研的实践探索。这样,科技创新在凿通“最先一公里”或“最后一公里”上着力发力,不管是“从0到1”或“从1到N”,都可以实现“条条道路通罗马”。
自信赛过黄金。东南大学一直是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的富矿区,不管是国家级科技成果奖还是发明专利授权等,都始终位居顶尖高校前列。器官芯片、智能肌电假肢技术、AR眼镜、飞行汽车……最近一经“东大硬核科技”发布,即引来科技、政府、产业、社会等方面的瞩目,让人们更集中、更真切、更充分地看到了东大团队的科技颠覆力、创新引领力,再次刷新了东大科技创新的社会认知,促进了各方面深化合作的意愿,在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上打头阵、当尖兵。(评论员 东南风)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