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电磁频谱学术大会在南京举行

发布时间:2025-05-23发布者:李震浏览量:10

字体:

【东大新闻网5月23日电】(通讯员 宋佳)5月23日至24日,第四届电磁频谱学术大会在南京举行。大会由中国电子学会、东南大学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所二十三所联合主办。著名专家高文、姚富强、崔铁军,以及来自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企事业单位的800余名科技工作者围绕“频谱融合·通信新质”大会主题展开深入学术研讨。东南大学副校长金石主持开幕式。

金石指出,本届大会锚定电磁频谱空间的融合与通信新质技术,面向新兴领域快速发展、频谱资源日益紧缺、频谱对抗加剧等趋势,聚焦低空经济、空天地海一体化等新兴场景下的智能网联、电磁频谱智能管控、分布式协同感知、探测识别、导航定位、态势感知以及电磁防御等关键技术,通过政产学研用多方协作,共同推动电磁频谱技术在千行百业的创新应用与融合,全面赋能新质生产力。

大会主席、东南大学教授崔铁军代表主办方向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他表示,电磁技术是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是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资源,期待各位专家在与会期间,能够打破学科间的知识与技术壁垒,以开放包容的学术态度和前瞻创新的科研视角,探索电磁技术在未来所形成的颠覆性应用途径和研究范式,以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积极推动电磁领域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曹学勤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够通过此次大会,充分交流思想、共享前沿成果,携手攻克电磁频谱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为推动全球电磁频谱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构建更加高效与安全的电磁频谱应用生态贡献智慧与力量。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院长付琨认为,本届大会主题高度契合国家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当前,电磁频谱资源的战略价值空前凸显,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将充分发挥科研队伍、平台资源和项目经验的优势,以务实举措破解技术难题,以开放合作促进创新生态。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所二十三所所长金苍松表示,研究所始终秉承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职责使命,围绕空天防御探测、信息支援保障和产业链延伸三大体系深耕多年,他希望以本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促进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发展,为电磁频谱领域科技进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会主论坛报告环节,来自鹏城实验室、国防科技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的专家学者分别围绕数字视网膜与低空感知网等话题做专题报告。

主题圆桌对话邀请28位嘉宾聚焦低空智联网与频谱安全、电磁认知赋能通信、跨域电磁感知与通联、智能超表面的电磁频谱利用与管控等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17场专题论坛将在主论坛后相继举办,邀请120余位专家就基于智能超表面的新型电磁频谱利用与管控、空天电磁感知与大数据分析等专题作学术报告。

大会同期还组织了专题展示,二十余家单位展示了电磁频谱领域技术创新成果及最新产品。

电磁频谱学术大会由中国电子学会牵头发起,旨在为我国电磁频谱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科研生产、管理及工程应用人员搭建的一个集高端学术交流、科研成果展示、转化及应用技术合作的综合性平台。


供稿: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责任编辑:周子琪 审核:李小男)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