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新闻网6月18日电】(通讯员 楚俊卿 摄影 杭添)6月13日下午,东南大学召开2025年第三场行政月度会,围绕“构建高水平国际合作新格局、以开放办学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天地”主题,专题部署学校国际化工作。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孙友宏,校领导刘攀、高立国、钟文琪、邱海波、孙立涛、金石、邢纪红,各院系院长(系主任),各处、室、直附属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孙友宏主持会议。
副校长邱海波首先作“聚势谋远——以国际化办学新格局驱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报告。他指出,近年来学校高效构建深层次、多方位、实质性的世界一流大学合作网络,师生国际交流焕发新活力、高层次国际合作平台建设逐步深化、并打造以碳中和为聚焦的东大国际合作新态势;下一步将在学校国际化师资、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科研、国际化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实现创造性突破、跨越式提升,促进国际合作网络实现战略性布局、打造国际化校园新生态。
国际合作处王晨作“国际化建设发展的八个抓手”汇报。教务处陆金钰作“构体系∙建要素∙强保障:高质量开展本科国际化培养,全面提升学生全球竞争力”汇报。研究生院耿新作“研究生中外合作办学——从规模扩张到质量跃升”汇报。建筑学院张彤、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张在琛、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涂景、海外教育学院浦正宁分别围绕学院国际化工作开展情况和“十五五”国际化规划等方面作了交流汇报。土木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物理学院等学院负责人分别围绕会议主题从不同视角提出意见和建议。
孙友宏指出,近年来学校国际化工作不乏具有东大特色、全国领先的创新做法、亮点项目。东南大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强校,理应身先士卒,主动塑局,在新时期采取新打法,助力重构高等教育全球化版图。
孙友宏强调,做好学校国际化工作,一是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高水平国际化对学校发展的促进和赋能作用已形成高度共识,要在“谁来做”“和谁做”和“如何做”这三个方向性的问题上协同一致推进国际化工作。各部门单位、各学院要群策群力,建立战略纵深、提升合作韧性,做好高水平“走出去”,善用政策工具全面激活国际化潜能。二是高水平国际合作应当以学科为主,学术为核。要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持续提升全校各学院和各位学者对国际化工作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大胆创新,产出名片化成果、树立名片化标杆,力争做到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国际顶尖水平。三是超常规谋划“十五五”国际化工作规划。通过提升学生出国、出境交流人次和占比,提高来华留学生培养规模和质量,实现人才培养国际化的跨越式发展;通过重塑国际师资引进的政策和体系,实现师资国际化的跨越式创新;通过学术成果、国际声誉的进一步跃升,跨越式提高学术国际化指标和学术影响力;通过优化校级顶层设计、配备院级专业国际化团队,完善学校国际化治理体系。
左惟指出,国际化不仅是东南大学完成教育强国使命的“必答题”,更是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关键战场。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是支撑民族复兴伟业、应对全球竞争的核心战略需求。
左惟强调,对于国际化发展这一关键命题要具有高度的认识、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路径。一是要聚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夯实国际化根基。着力打造全英文专业,扩大留学生规模,以全球视野延揽顶尖学者、汇聚全球英才,持续产出卓越学术成果,显著提升国际学术声誉。二是要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合作能级与影响力。立足服务国家战略与学校大局,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学术平台,避免“形式化合作”;在国际顶级会议与期刊发出东大强音,优化对外宣传展示体系;系统梳理并提质升级现有合作办学项目,推动高层次实质性合作走深走实。三是要形成系统性工作体系,激发国际化内生动力。健全组织机制,成立校级国际合作议事协调机构,系统规划、协同推进各学院“十五五”国际化建设目标与实施路径;优化评价激励,谋划完善学院国际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将自主行动与战略引导有机结合,促进校院资源高效统筹联动;盘活资源网络,建立并激活海外校友及国际人才资源网络,形成坚实支撑;深化学习创新,用好现有国际化合作平台加强深度交流和对标研究,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管理、教学和学科建设理念,以改革创新赋能国际化事业持续突破。
会上,党委常务副书记刘攀布置人才等相关工作,副校长钟文琪布置科研等相关工作,副校长孙立涛布置保密安全和实验室安全等相关工作,副校长金石布置本科招生等相关工作,党委副书记邢纪红布置安全稳定、大学生就业和校友等相关工作。
供稿:校长办公室
(责任编辑:翟梦杰 审核:李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