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新闻网6月20日电】(记者 孙艳 摄影 杭添)6月20日下午,东南大学2025年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九龙湖校区体育馆举行,现场4800余名身着学位服的研究生在此迎来人生重要时刻。
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孙友宏,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建国、刘加平,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王江舟,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樊和平,校领导高立国、钟文琪、邱海波、金石、邢纪红,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各学科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学校各部处、院系负责人代表,院系副书记、辅导员代表,南京市相关单位代表,部分毕业生亲友参加了活动。
典礼在视频《那一年,这一年》中揭开序幕,镜头记录下同学们刚入校时的青涩“憧憬”和毕业时的沉稳“获得”,让每一个毕业生重温“学在东大、胸怀天下”的美好专属记忆。一首精心制作的东大版《送别》,道出离别伤感,唱出真挚祝福,此后长风万里,愿君如星璀璨生辉。部分毕业生代表在现场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歌舞表演,将现场气氛点燃。
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毕业典礼正式开始,嘹亮的歌声唱出青春报国、东大担当。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副校长金石宣读学位授予决定。
“今天是毕业最后一课,我们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一起思考,美好未来为谁而来、如何而来?”孙友宏以《美好未来 为谁而来》为主题,与毕业生们展开了一场关于时代与人生的深度对话。
孙友宏说,2025届毕业生亲历了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强国蓝图、新中国成立75周年华章再启,见证了学校“逐梦一流”的生动实践和卓越成果,以青春之路见证精彩。他特别点赞了在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领域涌现的东大青年典范,肯定了同学们以奋斗之路书写精彩。他说,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家建设发展进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重要时期,也正值毕业生们为事业打拼、实现人生价值的大好时光。他相信,毕业生们一定会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不可替代的智慧和力量,未来之路将注定延续精彩。
孙友宏分享三点体会,是回应问题,更是勉励学子。一是要涵育博大胸怀,美好未来为有信念者而来。希望毕业生们具有博大胸怀和学以报国的雄伟壮志,以前辈楷模为榜样,心想“国家事”、肩扛“国家责”,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二是要永葆钻研精神,美好未来为善创新者而来。“抵达‘至善’之境的秘诀首在创新!”期待毕业生们能够充满热情与热爱,永葆创新创造的动力与活力,成为强国复兴之路的最强生力军。三是要磨砺顽强意志,美好未来为勇拼搏者而来。实现远大的抱负,需经时间的考验,更需有忍耐之心,不能因一时失意而悲观、因一次挫折而退缩。希望毕业们心里装着阳光、眼里充满坚定,以豁达乐观、自信无畏、百折不回的“韧劲”,不断铸就更坚实的人生质地。
校友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获得者、无锡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学院2000级硕士生许红阳,作为深耕急危重症诊疗20余载的医者,他感谢东大的持续培养,希望毕业生们以至诚立身,在科研和工作中永葆赤诚之心;以至精立业,以工匠精神追求卓越;以至善致远,用专业所长服务社会。
教师代表、东南大学首席教授、集成电路学院单伟伟,分享了自己从一枚“青椒”讲师,成长为副教授、教授的体会:要将时代赋予的使命镌刻于心,在时代潮流中迎难而上、活出自己的价值;将止于至善的东大精神融入血脉,精益求精、奋发图强;将百折不挠的创新勇气深植骨髓,始终保持重新出发的勇气。
毕业生代表、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人工智能学院2025届硕士研究生凌泰炜回忆了自己在东大求学的精彩过往。他说,东大给予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是面对复杂世界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勇气,以及他将用毕生去诠释的东大精神。
同学们的成长离不开教职员工和社会各界的关怀和奉献。毕业生代表向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代表、后勤工作人员代表、提供相关保障及服务的政府部门、公安交警、地铁、医院等单位代表献花,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
仪式上,还启动了2025“星航筑梦”公益基金。2025届毕业生以校友王浩泽航天报国事迹为灵感创作文创作品,通过校园义卖筹集善款设立专项基金,将用于资助2025级东大新生。
随后,2025届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仪式在体育馆内举行,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仪式在承载江南韵味的梅园举行。学校领导、两院院士、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各学科评定委员会委员,共同为毕业生完成拨穗正冠的庄严仪式。
当毕业典礼的帷幕缓缓落下,2025届东大毕业生即将扬帆起航。他们将始终秉承“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的东大精神,让青春扬帆新时代!
(责任编辑:翟梦杰 审核:李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