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卫的为官为学为师

2008-11-271164

分享到:

 

 
 
  ■ 人物

  我将一如既往的坚持勤政为民,廉洁奉公。时刻要求自己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时刻要求自己以走在全国前列的标准谋划工作。时刻要求自己,自重、自省、自警、自律,兢兢业业工作,清清白白为人,干干净净做官。———摘自黄卫就职感言

  专业、严谨、随和……采访中,身边人对黄卫的评价总是围绕着这几个方面。昨日,47岁的黄卫被正式任命为北京市副市长。而在此之前,他先后就任过东南大学副校长;江苏省建设厅厅长、党组书记;江苏省副省长;建设部副部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而时至今日,黄卫仍然在东南大学任智能运输研究中心主任一职,并带有博士生和课题组。

  作为东南大学的校友,黄卫也是这个学校的骄傲。早在11月17日,东南大学校友总会网站上,“校友活动”一栏就已经发布消息称,东南大学校友黄卫将任北京市副市长。照片中黄卫坐在电脑旁边,手中翻书,对着镜头微笑。

  为官

  随和的副部长

  11月5日,建筑业“千万农民工同上一堂课”安全培训活动启动仪式在西三旗两限房工地举行,时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的黄卫上台讲话,这是他被任命为北京市副市长前,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露面。

  那天风很大,身材不高的黄卫敞怀穿着件深色西装,内套一件黑色圆领毛衣,毛衣外醒目地翻出白色衬衫领子。这与时下官员的打扮不尽相同。“来这种场合,官员一般都是夹克、衬衣和桃心领毛衫,或者就是西装衬衫,很少有西装和圆领毛衣这样的搭配。”身旁一名记者小声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工作人员回忆,即使在同事中,黄卫也不是一个讲究穿着的人,平时大多衣着休闲,吃饭时会和大家开开玩笑,是一位没有官架子的官员。

  国家体育场工程总承包部总经理谭晓春回忆,2006年10月份,鸟巢刚刚完成了钢结构的卸载,黄卫和北京市副市长陈刚以及建设部很多司局级领导一起来鸟巢视察,让他印象颇深的是,黄卫并没有单独乘小车,而是和很多人一起乘坐一辆大面包车前来。

  在江苏省做副省长期间,黄卫经常会回东南大学进行课题研究,黄卫的一位学生还记得一个片段:“有一次,一位在校园打扫卫生的阿姨很激动地说,今天看见黄省长了,黄省长还主动和我打招呼呢!”

  即使做了副部长,每次回到学校,只要有时间,黄卫还会和学生们一起去吃饭,偶尔还会喝一些红酒或者黄酒,如好友一般。

  为学

  专业的工程师

  黄卫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参加发布会之前,黄卫一般不需要准备材料,即使遇到记者现场提问,他也能对答如流。

  一位熟悉他的人还记得,在此前举行的一次国际会议中,黄卫在半个小时的主题演讲中,就建筑防震问题侃侃而谈。与平时不同的是,他全程使用流利的英语。

  作为主管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副部长,黄卫可以说是一个安全专家。包括国家大剧院施工、奥运场馆建设、北京地铁运营等,他都多次前往工地进行安全检查。检查过程中,他的问题事无巨细。在一次检查道路修建工程时,他蹲着把刚刚铺在地上的沥青抠出一点,以检查其质量是否合格。

  1998年,现任东南大学教授的钱振东跟随黄卫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南京长江第二大桥的道路建设中曾遇到一个难题,即当时国内钢桥路面用不了几年就会开裂。经过调研后,黄卫决定引入一种美国的产品,这种产品曾有30年不开裂的历史,但当时很多专家都认为,国内的施工技术达不到要求。

  钱振东回忆说,施工正值夏季,南京每天的气温都有三四十度,黄卫和最基层的科研人员一起在施工现场指导,十几天没有下桥。“那时候他已经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了,但是这种工作精神,一般教授都很难做到。”

  让钱振东更为赞叹的是,黄卫不仅大胆引入国外的技术和产品,他还带领课题组发明了我国拥有自主产权的环氧沥青产品,打破了国外在钢材料上沥青产品的垄断,每吨节省2万元。

  为师

  严谨的黄教授

  本月初,黄卫回到学校,召集课题组成员开会,询问课题和研究的进度。

  钱振东说,当年选择导师时,他就对黄卫的严谨、求实有所耳闻。“只要黄卫来江苏,必然会召集课题组开会,和黄卫开会大家很民主,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

  2001年8月,东南大学交通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卫出任江苏省建设厅厅长、党委书记,就此“走出”校园。此后,他又相继任江苏省副省长、建设部副部长等职。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课题的研究和对课题组的管理。

  自从黄卫离开江苏后,课题组每个学期至少有两台传真机坏掉。“黄卫老师除了用电话、邮件和学生们交流外,一些重要的文件、修改的论文都会用传真机传回来,因为太频繁,每个学期至少有两台传真机坏掉。”

  让学生们印象深刻的是,一般老师修改博士生论文,一两遍就可以,但是黄卫对很多论文都要改五遍以上。黄卫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有时候给学生发来的传真件都是用毛笔写的小楷,上面密密麻麻写明修改意见。因为字很漂亮,很多学生都把传真件拿来收藏。

  本报记者 吴鹏 蒋彦鑫
http://www.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