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伪政府地下金库整修

2009-02-27925

分享到:

2009年02月26日 现代快报  

 

    这里曾是汪伪政府的中央储备银行,还有一座传说中的“地下金库”,作为新街口最具特色的民国建筑,“中山东路1号”工商银行老大楼的整修拉开序幕。

    记者昨日发现,大楼北侧的围挡已经拆去一部分,露出一幢崭新的钢结构小楼。小楼启用后,老大楼将腾空彻底整修,完全恢复民国建筑特色,而且将和新楼“融合”成一道独特的景观。

    新街口“最老”的建筑

    门牌为“中山东路1号”的工商银行老楼北侧,原本被两块巨大的广告牌完全遮住。昨天,其中的一块被拆开,露出了一幢钢梁玻璃幕墙的新建筑。

    这就是工行老大楼一直在“秘密”进行的整修工程。工程设计者、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琦告诉记者:“南京的民国建筑整修计划,‘中山东路1号’是最先入选的一批,去年一年都在修北侧的新楼,今年将正式整修精华部分——南侧的老大楼。”

    大楼位于民国主轴线中山大道上,又在新街口的核心地带,是南京民国建筑的代表作,1991年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将其评为近代优秀建筑。高大的爱奥尼柱、精致的雕花、通透的长窗,确实气质不凡。

    不过这样的建筑在新街口已经不多了。周琦说,1988年,南京近代建筑普查时,这个路口附近的近代建筑还有13座;20年后的今天,保存下来的只有4座了。“它们分别是中山东路1号、3号,两家都是银行;还有金陵饭店北侧的邮局老大楼,市总工会使用的原盐务署大楼,就这4幢了,再也没有了。”而工行的这幢楼,是新街口历史最久、风格最为西式古典的建筑物。

    楼顶日伪“违建”将拆除

    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又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中山东路1号”该怎么修呢?

    “周围都是高楼,这幢矮楼就更加引人注目;周围都是现代建筑,这座西式的民国建筑就显得特别尊贵。”周琦说,整修将恢复老大楼的纯西式建筑风格。这幢建筑总体保存很好,所谓“不纯”的地方,就是楼顶加建的房屋。那是日伪时期加建的,它的整体风格与大楼不协调,艺术水准也不高。比如加建的二层小楼是歇山顶,那是中式传统建筑顶,而该楼楼顶是西式平顶,有三个角都是西式塔楼;加建的小楼南面的柱子式样也与原大楼的柱式不协调。

    这些“违建”将被拆掉,把四个角的塔楼都建起来或恢复好,屋顶中间改为玻璃采光天窗。“有人说保留日伪楼也是尊重历史,但我们考虑如果保持大楼的整体风格一致,将更好地体现文物建筑的艺术价值。”周琦说。

    外立面改造的同时,大楼内部也将全部掏空,“民国建筑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寿命一般是70年,这幢楼是1933年建的,结构必须要重做。”整修人员说,修好后绝对不比现代办公楼的功能差。

    保留老烟囱记录昔日辉煌

    记者发现,大楼的东北角上被一堆平房式的建筑占据,中间还竖起了一根小烟囱。而在整修的计划图上,这根烟囱仍然保留着,像是大楼竖起的一根“尾巴”。

    为什么要留着它?“它记录了大楼曾经的辉煌。”周琦说,烟囱是大楼原来烧锅炉用的。当年,这里是南京交通银行总部。这幢大楼在建成之初,就全楼安装了“水暖”,用锅炉烧热水来当“空调”。这套设备早就不用了,锅炉也没有了,唯一留下的就只有烟囱了。

    通过玻璃小楼与现代对接

    新街口现代化高楼林立,中山东路1号大楼作为民国建筑,周边显然已经失去了民国街区的整体氛围,一座已经缺失了城市关系和环境联系的民国建筑如何才能更好地重新融入城市环境呢?

    记者了解到,该建筑本次整修还做出了一个大胆创新,把北侧的二层矮楼改造成一幢新式的钢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具有鲜明的工业特点,它与历史建筑的西式古典厚重的旧楼对比强烈,连钢材料的宽度,我们都是按比例和老大楼的尺度保持协调的。”周琦说,新楼里最惹眼的设计是一个圆柱形的金黄色光柱,因为工行想把它建设成“江苏第一个财富中心”,这一设计寓意腾飞、节节高升。光柱从对面的街口都能看到,因为新楼的墙是玻璃的,“远看,就好比是个透明的金鱼缸,它的剔透、明亮和老建筑的质朴、厚重正好是一个对比。”

    作为南京近现代重要建筑专家委员会专家,周琦表示,保护民国建筑让它孤立地存在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对比可以使其特色更鲜明。目前南京新街口其余的三个角落高楼林立,“我们也看过整体效果,保持这幢低矮的建筑,从历史建筑到旁边的工业时代的钢结构建筑,再到周边的现代建筑,这种感觉将更好地体现南京‘千层饼’式的历史文化内涵。”

    据悉,该楼北侧新楼近日就将启用,老大楼将全部腾空后全面整修,预计年内就可完工。届时,它将成为独特的、能展现历史的经典标志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