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写给祖国母亲的信

2009-11-12296

分享到:


 2009年10月2日 北京晚报

编者的话:

  60载春秋,60年征程,祖国儿女与母亲风雨同舟。

在新中国迎来60华诞之际,一封封饱含激情的信,写下的是祖国儿女一路前行的足迹,倾诉的是对祖国母亲深深的赤子之情……

  首创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

  汉字微机能和西文微机相比美

  敬爱的祖国母亲:

  在新中国60年国庆之际,我谨向您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祝贺。60年来在您的关怀和培育下,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成长为一个资深的计算机工作者,回顾我国计算机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内心激动不已。

  记得在上世纪60年代初,我刚到我国第一个计算机研究所——中科院计算所工作时,就有幸参加了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大型电子管计算机119机的研制,后来,我们所又自行设计了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等等,为两弹一星等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作出了贡献。祖国母亲当时的国力还弱,条件很差,但国家仍下大决心抓计算机,使咱成为当时世界上仅有的四五个能自行设计大型计算机的国家。这一经历使我认识到,在高技术领域要赶上发达国家,必须树立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信念。

  改革开放对计算所是挑战也是机遇。1984年底,计算所创办了以转化所内科技成果为宗旨的“计算所公司”,我欣然受命,担任总工。当时,计算机在中国推广应用遇到了汉字处理的瓶颈,有人甚至认为,方块汉字不适合计算机处理,会拖中国现代化的后腿,因此汉字应该改革为拼音文字。上世纪80年代初期,微机处理能力确实很低,大约只有现在微机的千分之一左右,处理只有几十个字母的西文没有问题,但要处理6000多个汉字(当时的国家标准为6763个汉字),就力不从心了。最早的CCDOS汉字系统纯用软件实现,成本虽低,但汉字处理占用了微机的大部分资源,往往不能满足应用需求。为此,我们于1985年5月推出了第一型汉卡,并迅速实现了产业化。联想式汉卡采取了硬软件结合的技术途径,汉字处理基本上不占用微机资源,大大提高了处理效率,使汉字微机能和西文微机相比美,从此,人们不再认为汉字会拖中国现代化的后腿了,也没有人说汉字应当改为拼音文字了。联想式汉卡的难点在于将硬件和软件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既经济又高效的处理。另外,它首创的联想功能也减轻了汉字输入的难度,直到今天,人们用电脑或手机输入汉字时还在用这个功能,它也成为联想式汉卡的一个特色,后来又发展成为品牌和公司的名称。

  在新世纪里,计算所的任务更艰巨了,作为计算机领域的“国家队”,计算所承担了“核高基”等许多重要的国家级科技项目,著名的“龙芯”就是其中之一。计算机是一个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领域,掌握它的核心技术及其相关知识产权、标准等等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个领域已经被外国跨国公司所垄断,因此,国家意志、国家支持、国有资本等等应起重要的甚至是决定的作用,计算所也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自己的责任、发挥自己的作用。

  60年在历史上不是很长,但回顾过去的这60年,我国计算机领域发生的变化与我国其他领域一样,都是翻天覆地的。我们为祖国母亲的成就欢欣鼓舞,更对美好的未来信心百倍。

  ■倪光南 中科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研究员,1994年被遴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1939年生,浙江镇海人。1961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首创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中科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联想前身)和联想集团首任总工程师。主持开发了联想式汉字系统、联想系列微型机,分别于1988和1992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联想集团即以联想式汉字系统起家并由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