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中国发展之路”——科技处举办“低碳经济”科技沙龙

2010-05-241315

分享到:

        12月16日下午,科技处主办的“低碳经济”科技沙龙在逸夫科技馆第一会议厅举行。沙龙由科技处李鸿伟老师主持,出席人员有学校领导、相关学科专家、教师、企业家、工程技术专家和我校的部分学生。
  副校长沈炯首先对本次“科技沙龙”致辞,他指出我国政府和学者都在共同关心“低碳经济”,沙龙是比较宽松的学术交流形式,这种形式能够让各位科学家及老师畅所欲言一方面给同学们提供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另一方面通过这次沙龙针对“低碳经济”这一课题,酝酿出东南大学能够承担的重大项目。这就需要有效的组织,因此会后科技处针对本次沙龙会提出若干项建议书。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耀明教授在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是资深的专家,他首先对温室气体排放的现状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他谈到地球温室效应的必然结果是地球温度升高,预计到2030年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1.5~4.5℃。气温的升高会给人类带来一系列破坏性结果,例如海平面上升、加剧沿海地带土壤盐碱化、气候灾害增加,对人类健康和动物生存也产生威胁。气温上升幅度超过1.5℃,则全球20%~30%的物种将面临灭绝。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是工业化造成的,中国CO2排放的历史积累并不多,人均排放量一直处于低水平。中国正处于工业化阶段,能源利用率低以及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都会增加CO2的排放。我国现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是保护环境的迫切需要。由此他提出中国是一个太阳能丰富的国家,太阳能发电具有广阔的前景。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在世界电力供应中达到10%。到2020年,我国将投入2万亿元发展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发电增加40万千瓦,解决400万居民用电。当然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受到原料、关键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的问题的限制。基于以上的介绍,张耀明院士指出: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必然选择!我国是世界上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张院士给我们介绍了光伏电池、光伏发电、光热发电等研究和发展现状及前景。报告最后,张耀明院士指出:发展低碳经济,要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国际合作。
  我国能源领域专家,我校能源与环境学院赵长遂教授,结合他所在课题组的研究项目,介绍了目前燃煤电站CO2捕集技术研究情况。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局2008年的中国能源结构报告,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化石燃料占92.5%,其中煤炭占69.5%。因此,发展化石燃料温室气体控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就电力行业如何实现CO2减排,赵长遂教授指出:最大限度的提高发电效率;改变能源结构,采用非化石燃料发电;执行京都议定书实行CO2定额排放;CO2捕获和存储(CCS)。从CO2捕获和存储方面,赵教授介绍了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技术研究(Oxy-CFB),并着重介绍了基于钙基吸收剂CO2近零排放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NZCE-PFBC-CC)发电技术。
  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秘书长、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王培红教授,以政府关注和百姓关心的视角,图表与数据相结合,介绍了我国经济发展状况,能源资源特点和状况,以及环境状况。他提倡低碳时代到来要求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同时,“低碳经济”不仅仅需要政府的关注与投入,还需要社会企业和居民用户的共同参与,转向“低碳生活”方式。他说平时生活中要选用节能产品,行动上也要注意节能。
  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理事长、我校能源与环境学院院长金保昇教授,在此次的科技沙龙中讲述的主题是“低碳能源之生物质能研究”。金院长首先指出“低碳化”是指:交通低碳化、建筑低碳化、农业低碳化、工业低碳化、服务低碳化、消费低碳化。接着,从秸秆燃烧和污泥燃烧两个方面介绍了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生物质能的研究情况,介绍了在“低碳经济”时代来临之时,我校正在做、能够做以及即将做的工作。这其中逐一介绍了水冷壁振动炉排秸秆燃烧技术,循环流化床秸秆燃烧技术,流化床污泥燃烧技术,污泥旋流喷动干燥技术,差速双螺旋变螺距秸秆加料技术等。金院长提醒我们要注意可再生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因为可再生能源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要消耗不可再生能源。因此我们要对可再生能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不能盲目研究而忽略其可行性和实用性。金院长带领的团队面向当前生物质大规模资源化利用的国家重大需求,突破秸秆和污泥大规模直燃资源化利用的核心工艺技术,研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秸秆加料、水冷震动炉排和循环流化床燃烧、污泥干燥、流化床污泥焚烧技术,对我国生物质产业发展、实现生物质资源的规模化高效利用产生重大的影响。
  能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张小松教授,做了题为“低碳建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报告。张小松教授首先介绍了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能源领域发展现状和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空调能耗在建筑能耗中占很大一部分的比重,张教授从建筑用能的角度出发,介绍说未来空调发展方向是“个性化、更舒适、洁净、温湿度精确控制空调”。张小松教授同时指出建筑需要科学用能,能源要梯级利用。
  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顾忠泽教授在本次科技沙龙上讲述的主题是“生物燃料电池”。不起眼的废水也具有经济价值———利用微生物在废水处理同时获得能量,平时生活废水处理可以变废为宝。海洋底层沉积物同样可以用来燃烧发电和利用。顾忠泽教授提倡,在新的形势下,东南大学要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通力合作。
  材料学院薛烽教授从材料角度讲述如何节能减排。材料生产过程中要减少生产流程,合理安排工序,减低工序过程中的耗能。在新能源领域(如风力发电),耗材如何去节能降耗;建筑用材料上,要提高储能、蓄热的能力;交通工具方面,要向轻便化的材料发展。
  我校能源与环境学院冷杉教授长期从事电站DCS、仿真研究与实施,具有丰富经验。随着化石燃料的日益紧缺,核电最近在我国发展比较迅速。冷教授主要从核电站辐射、核废料处理,以及核电站周围水污染等方面做了简单的介绍。
  此次学术活动,使大家了解到我校老师在能源等相关领域的政府规划与战略研究中具有极高的参与度,感到了他们的科研实力和大家风范。每段演讲都引起广泛的提问和讨论,跨学科之间的相关问题的研讨更加热烈、意犹未尽。(李鸿伟 殷上轶 许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