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大学生活中的三次野外地质实习

2010-05-251049

分享到:
 

      1941年秋季,我考取了中央大学理学院地质系。由于抗日战火正烈,中大沙坪坝校舍被日本飞机轰炸受损,学校尽力抢修,延至1941年11月才向新生发出开学报到通知。我赶到重庆沙坪坝中大校本部报到时,已是12月初。办完入学手续后,一年级新生全被分配到柏溪分校上课。柏溪位于嘉陵江北岸,距沙坪坝约20余公里,如沿嘉陵江南岸步行,到柏溪渡口过江,约4-5小时路程。但我们新生都带有行李,只能背了行李在嘉陵江南岸沙坪坝中渡口搭木船溯江而上,这种搭乘过往木船的方式,四川叫“递票”,收费很便宜。
  在柏溪分校开学上课,除数、理、化和外语等基础课外,地质系一年级要上一门专业课“普通地质学”。我们没有想到,这门课程由当时著名的地层古生物学家俞建章教授亲自讲授。俞先生当时是重庆大学地质系主任兼中央大学地质系教授。他家住在沙坪坝重大宿舍。每次来柏溪为我们讲课,都要坐“滑杆”,非常辛劳。他讲课非常认真,条理清晰,说词深透,略带安徽口音的讲话抑扬顿挫,很便于学生笔记。
  一、普通地质学课程讲完后,1942年暑假期间,俞建章教授和肖楠森助教带我们一年级学生作第一次野外地质实习。我们看的地质剖面,是从柏溪溯嘉陵江边而行,止于合川县。嘉陵江在此穿过三个背斜带,江面狭窄,有小三峡之称。背斜两翼出露地层自新至老,依次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下统自流井群和三叠系上统香溪群。背斜轴部则出露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下统嘉陵江组或飞仙关组。我们除了学会用罗盘仪测量地层走向、倾角、倾向外,最大的收益是俞建章教授教会了我们如何找到富含化石的层位,如自流井群中下部黑色页岩层中有丰富的淡水瓣鳃类化石和大安寨灰岩中的贝壳化石和螺化石等。在香溪群薄层砂岩之间所夹的黑色页岩层中有丰富的植物化石如羊齿类和蕨类植物等。在找到化石层位后,如何用锤子找到化石,在野外初步鉴别其门类,如何用棉花、棉纸保护,用布袋包扎好标本、地层古生物是地质学的基础科学。俞先生的言传身教,使我们懂得作为一个地质工作者在野外如何下手取得第一性资料。小三峡的风景很美,附近有著名的北温泉。我们在北温泉住宿了一晚,又在北碚参观中央地质调查所,然后从合川搭船返回重庆沙坪坝。
  二、自二年级起,我们迁到沙坪坝校本部上课,全部学习专业课,如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和经济地质学等。经济地质学由中大地质系系主任张更教授讲授。所以1943年暑假就由张更教授和肖楠森助教带领我们班级同学前往华蓥山进行第二次野外地质实习。华蓥山是四川中部一条巨型逆冲背斜构造带,走向北东南西,是川东与川中两个不同构造区的分界。轴部出露最老地层寒武系,其东翼依次出露奥陶系、志留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香溪群多层厚砂岩层倾角达20-30度,形成华蓥山的壁障。我们第一站到达天府煤矿,开采的二叠系上统龙潭巨厚煤系,是重庆附近最大煤矿。张更教授和煤矿矿长、总工程师等都是熟人。第二天我们就下入矿井。下井前全身换上矿工衣、裤、鞋,头戴安全帽和电灯,手执罗盘仪和笔记本。我们班上有一位女同学(吴崇筠),过去煤矿是不让女人下矿井的,因为下面的矿工多少有迷信思想。这次煤矿领导看张更教授的面子,亦让她下去了,但要求她头发不能露在安全帽外面。就这样混在我们男同学里面下去了,先乘电笼子下到井底,再从坑道步行到采煤工作面,当时都是用手工挖煤,在昏暗的光线下,人声、镐声、翻斗车声使我们很难听清张更教授为我们讲解的内容。但确实使我们体验到矿业开采工作的艰苦性。天府煤矿是一座高瓦斯矿井,通过煤矿工程师的讲解,我们亦学习到矿业开采中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离开天府煤矿后,我们又步行到华蓥山腹地的三汇场。由于地方不清,这里的居民点都是一座座碉堡。张先生和肖先生带领我们向一座最大的碉堡走去。这里是地方武装首领“团总”的庄园。两位老师向“团总”通报来意和野外实习内容后,“团总”见我们都是“书生”,且无武装,表现得非常客气,为我们安排食宿,并每天派人“领路”,早出晚归,使我们顺利安全地完成了地层剖面观察,丈量工作,和各种构造现象的实测、剖析工作。
  三、1944年暑假,三年级的课程结束后,又进行第三次野外地质实习,目的地是四川和贵州两省交界的金佛山区。由肖楠森助教带领,第一站由重庆过长江,到达南温泉风景区,附近即为巴县石油沟背斜构造带,1939年四川油矿勘探处曾在该构造带轴部钻探巴1井,在井深1402?郾2米完钻,在下三叠统嘉五段地层中获天然气流,日产气5000立方米。1943年初又钻巴2井,井深1002?郾01米,未钻穿嘉陵江气层。因玉门油矿开发急需旋转钻机,巴2井停钻将钻机运往玉门。我们参观了巴1井气井现场,又踏勘了石油沟背斜构造,轴向近南北,两翼不对称,东缓西陡,东翼倾角30度,西翼倾角45度,轴部出露侏罗系自流井群地层。
  第二站到附近的綦江县,考察綦江铁矿。上三叠统香溪群是一套湖泊沼泽相含煤、铁沉积。为灰黑色粉砂岩,泥页岩,砂岩夹煤层,含菱铁矿结核。这里铁矿是一种贫矿,但由于煤、铁同时开采,且抗日战争期间,重庆附近的兵工厂需要铁矿,所以这个矿既采煤,又炼铁,形成一个相当规模的企业。
  第三站到南川县三泉乡,在平坦的谷地中,有热泉、温泉、冷泉三个泉眼形成三个露天浴池,相互距离不到10米,从水文地质原理分析,热泉和温泉都是上升泉,由河滩下面隐伏的震旦系灯影灰岩裂缝和溶洞中涌升。冷泉则是河谷砾石下的潜水面,由人工挖成方形水井涓涓流出温泉。
  从三泉乡向南,山溪切割形成很长的峡谷,出露的地层依次为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地层倾角向南不到10°,我们仔细丈量剖面,逐层敲打岩性和化石。由于在学校中已学过地史,古生物课程,使我们对下古生界的海相沉积层中的三叶虫类,腕足类,头足类和笔石类等化石群有了印象较深的感性认识。峡谷的尽头是由下二叠统栖霞灰岩和茅口灰岩块状厚层碳酸盐岩形成的大峭壁,高达二百多米。山路亦到尽头,代之而起的是惊险的之字形栈道。一根根木桩插在人工开凿的石坑内,木桩之间以半米宽的梯子相连。同学们顺着栈道攀登,不停地相互鼓励,胆子大的同学在前,女同学和胆小的男同学在中间,肖老师垫后,他不停地鼓励大家向上和向前看,不要向下看。发现哪一位同学腿发软或手发抖时,前后的同学都停下来,向这位同学靠近。休息片刻,稳定一下情绪,再继续向上攀登。走上岩崖顶“狮子口”时,有人记数共五百多梯级。攀登时间共花了二个多小时。自狮子口北望,川南丘陵山地尽在眼底。向南则是一片碳酸盐岩准平原高地。植被稀疏,没有农田和村落。我们根据地图找出一座庙宇休息。时令虽是盛夏,但由于金佛山地势海拔高,略有寒意。所幸庙内僧人为我们准备了开水和素食。我们饱餐一顿后,向西找到另一条路下山,避开了栈道之险,当晚到南坪休息。次日从南坪乘公路汽车回重庆。
  体会: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自然科学,野外观测考察是进入这门科学的基本功。地质学又是一门应用科学,对各种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是人类社会进步和持续发展的基本需求。地质工作又是一门艰苦的行业,学校在课程教育的同时,必须培养学生能适应各种艰难困苦环境的锻炼。中大地质系的校风比较朴实。学生在校期间都能刻苦、勤奋学习,走上工作岗位后亦一贯保持务实、勤勉、刻苦、执着和创新的学风。今天,学习条件、野外工作条件和半个世纪前对比,已大大改善了,在信息社会中,地学工作者仍应具备实践精神和优良学风。
  注:本文写于2001年4月25日。作者李德生,现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