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年前 一代伟人邓小平在东大

2010-05-25971

分享到:
谨以此文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暨东南大学建校102周年 

  东南大学这所高等学校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许多历史佳话,作为从明代国子监迄今的东大南京四牌楼2号校园更被誉为“学府圣地”,六朝松、梅庵、工艺实习场、老体育馆、大礼堂、老图书馆(孟芳馆)、中山院、健雄院、东南院、金陵院、前工院成为曾经生活、学习在这个校园里的东大学子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时事变迁,在这凝结着文明与睿智、科学探索与创新精神的古老校园中,中国和世界近现代的许多人文大师与科学巨匠、学术大家在这里留下了他们光辉的足迹。不管过去还是现在,东大学人早已把四牌楼校园当作了自己心中的一方圣土。当然,对于这方土地上所发生的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有的已被广为传诵,有的还未被人所知,可能许多东大人还不知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一代伟人邓小平的身影曾经出现在这所校园里,作为55年前一场重要报告的主角,邓小平在东南大学的光辉历史画卷上涂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组建西南服务团
  1949年,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最令人难忘的一年,也是邓小平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一年。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1949年5月23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统一部署,对各野战军下一步战略任务发出指示,要求第二野战军待机进军西南。6月2日,中央军委电示二野“小平准备人川”。时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的邓小平正在上海。接到进军西南的任务后,邓小平除了考虑军事上的部署以外,还马上考虑到西南解放后的接管和建设等问题。进军西南,十分突出的问题是干部不足,即使中央1948年就作了详细的计划和部署,二野要顺利解放和接管西南政权,缺额干部仍达1万余名。
  西南需要的干部怎样解决?由于解放区已没有大量的干部可以抽调,从解放区抽调干部已不可能。而且从当时已接管的苏南和皖南等地区的情况看,为适应工作的需要,解放区更需要大量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于部。面对困难,邓小平在南京召开的二野前委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成立西南服务团。他说:解决西南干部缺额的计划,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去执行。刚解放的南京、上海、苏州、无锡、杭州等地区,文化经济较发达,是个出人才的地方,我看就在这些地区招收一批进步的大中学生和技术人员再配以老区干部为骨干跟随二野进军大西南,以适应今后解放西南、建设西南的需要。邓小平的这一提议得到与会代表的赞同。会议作出了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的决定。
  邓小平在原中央大学操场作
  《论忠诚与老实》的报告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的消息在南京、上海、杭州、苏南等城市的大中学生中激起巨大反响,数以万计的青年学生、青年知识分子,以及工程师、专家、教授等纷纷报名。为了保证这项任务的圆满完成,邓小平指定由原三野副政委、南京军管会主任宋任穷负责,并对如何组建服务团等问题作了重要指示。在宋任穷的直接领导下,在各地人民政府和进步学生组织的积极配合下,经严格挑选,服务团很快吸收了政治素质好的1万多名成员,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6、17岁。
  为了使进军西南的干部结构更趋于合理,在大量吸收青年学生的同时,邓小平还请中央从老解放区抽调一批区以上干部及公安、新闻、财经、广播、邮电等专业干部约6千余人加入西南服务团。
  经过紧张的筹建,6月12日,西南服务团第一团在上海成立。25日,第二团在南京成立。7月12日,苏南团在无锡成立。
  7月16日,中央军委正式下达二野向西南、华南进军的命令。
  7月18日,二野发出进军西南的命令,要求在军事、政治、后勤上进行充分准备,特别提出要加强进军的政治动员和思想认识的提高。
  为使西南服务团这支新生力量尽快适应征战大西南的需要,在服务团出征前的8月、9月间,邓小平先后亲自五六次给西南服务团作报告,包括在南京人民大会堂讲解毛泽东的新著《论人民民主专政》。他9月份在原中央大学操场(现在的四牌楼2号东南大学体育场)所作的报告《论忠诚与老实》,更让刚刚投身革命熔炉中的青年学生终身难忘。
  原江苏省委党校副校长、西南服务团研究会江苏分会会长丁品同志以一个亲历者的身份讲述了他聆听邓小平报告的情景和感受:公元1949年9月21日,西南服务团约有万人多,身着军装,集中在中央大学的操场上等待着首长作报告,事先大家并不知道作报告的首长是谁,报告开始时,从操场旁的建筑里(工艺实习场)走出了一位首长,这时当大家看到今天的报告人是邓小平政委时,年轻的团员们瞬间暴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邓小平这个著名共产党人的名字在解放战争中如雷贯耳,今天真实地出现在年轻人的面前,怎么不让我们这些刚入伍的年轻人激动万分。丁品站在现在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园的塑胶运动场上指着当年邓小平同志作报告的大致位置继续说:“当时,我所在的位置离邓小平同志直线距离也就是四五米左右,所以,邓政委作报告的情景看得十分清楚,他穿着军装,神采奕奕,显得睿智干练,当时的小平同志也才四十几岁。”西南服务团汪作民在《邓小平与西南服务团》(<南京史志>1993年第3期)一文中描述邓小平在原中央大学运动场作报告一事时写到:当时邓小平轻车简从,坐吉普车,穿士兵的短袖军衣,只带几名警卫员。会场上一人主持,一人报告。报告中,他总是一支接一支地抽着香烟。曾有许多年青同志围住他要求签名留念,他也一一签名,还亲切地回答了学员提出的问题。
  可以想见,当时,刚投身革命的热血青年,才从国民党反动统治下解放出来,虽然参加革命的热情高涨,但要成为一个有着成熟价值观、人生观的革命者,还需要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训,以及艰苦的革命斗争的不断磨练。邓小平同志深知对年轻学生灌输革命理论的重要性,他迫切希望眼前的这些青年学子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以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不是仅仅凭着一股热情参加革命。
  在四牌楼校园的操场上,邓小平报告的题目是《论忠诚与老实》(有关西南服务团的资料和大多数老同志的回忆中报告的主题大多是<论老实>),他说:一个革命者,是不是忠于党,忠于人民,就看他是不是老实,是不是实事求是。忠诚与老实就是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一个自觉的革命者无论何时何地,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忠诚老实,对党要忠诚,对群众要忠诚,要老老实实地说话,老老实实地办事,老老实实地做人。邓小平还谈到了如何实事求是地处理好个人和党的关系、个人和群众的关系,阐明了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他还提出:革命青年要真心诚意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深入到实际斗争中去做发动群众的工作。
  9月21日的报告,因遇空袭而中断。22日,邓小平接着继续完成了报告。邓小平同志在他毕生致力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中,在南京留下的痕迹并不是太多,可就在现在东南大学的操场上,在新中国成立前一周,这位中国历史上的伟人为逾万名听众,其中大多是刚刚加入到革命队伍里的青年学生作了两天的报告。这一历史事件,必将成为东南大学光辉史册中不可或缺的一页。
  中央大学西南服务队
  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央大学有教师学生4000多人,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学生最多的综合性大学。解放前,在历次学生运动中,中大总是站在最前面,著名的“5.20"学生运动就是在中大发起,从中大操场集合出发。传统上中大的学生有一定的政治觉悟,中大党组织在抗日战争期间就已建立,1949年初已有党员234名,对新中国的渴望,使得学生的革命热情十分高涨。成立西南服务团的消息一传开,中大便于6月23日成立了中大西南服务队,当日就用高音喇叭在四牌楼、丁家桥、文昌桥校区向同学广播,号召参加西南服务团。一时间,校园里大家奔走相告、互相鼓励邀约,去西南为新中国贡献青春和力量成为学生中最热烈的话题。请战书、标语、大字报铺天盖地。《新华日报》在25日发表号召有志青年参加西南服务团的短评后,学校各班马上召开座谈会,晚间,大礼堂内灯火通明,宗白华等三位教授专门给学生介绍西南的风土人情,鼓励莘莘学子。
  经过审查,到7月6日为止,已批准了260名同学参加西南服务团,7月11日,招收工作结束时,共批准了372名同学。
  赴西南的中大学子,在新政权建立的过程中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一直战斗、工作、生活在云南等地区,在他们中间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革命烈士。丁品就深情回忆起了曾经和他在一起在四川战斗过的中央大学女毕业生陈锡瑶烈士。据记载,她身带双枪,在与匪徒的战斗中打完最后一颗子弹,最后壮烈牺牲。时年25岁的著名学生领袖、中大学生会主席董俊松在云南玉溪英勇献身,实现了他“到最艰苦最危险的地方去,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一切”的誓言。还有来自上海的中大学生邓醒师也在与敌人的战斗中牺牲。
  回顾历史,邓小平给东南大学留下了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本文纪述伟人与名校,作为不能忘却的纪念。
  
  参考资料:
  《百年邓小平》鹿海啸 钟文 中央文献出版社
  《西南服务团团史》四川人民出版社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建团50周年纪念画册》重庆西南服务团团史研究会编
  《忆中央大学西南服务队》《南京党史》2000年第一期
  感谢原江苏省委党校副校长丁品同志接受采访
  (编者注:作者系东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