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等师范、东南大学、中央大学与我国的近代高等教育

2010-05-251433

分享到:

   我国近代的高等教育,开始于十八世纪后期外国教会在中国所办的书院。当然这只是萌芽性的高等教育,既谈不上学科的分类与设置,也谈不上规模与管理。国人最早设立的高等学校,是一八九六年盛宣怀在天津设立的北洋大学,只有机械工程和矿冶工程两科与法律科。这完全是从实用出发来看待高等教育。同时盛宣怀又在上海设立南洋公学,分上、中、下三院;上院相当于高等学校,但也限于工程学科。一八九八年,清政府设立的京师大学堂,实在还没有脱离科举制度内容的老框子,很难称得上是近代高等教育。

   我国真正近代的高等教育,实在是开始于民国四年(1915),教育部在全国筹设的六所高等师范学校。时汤化龙任教育总长,决定采日本高等教育学制,在全国设立六所高等师范学校:即北京高等师范、南京高等师范、武昌高等师范、广东高等师范、成都高等师范、西安高等师范。这些高等师范学校都是分科的,分为国文、理化、体育、文艺、英文、农业、商业、教育等学科,视各校情况不同,所设学科有多有少,后因经费不足,成都高等师范交由地方办理,西安高等师范根本无钱设立。

   在教育部设立的四所高等师范中,以北京高等师范和南京高等师范办得最有成绩;尤以南京高等师范办的最为出色。南高师校长郭秉文是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育学博士,深懂近代高等教育的学科分类,聘请陶行知任教务主任,聘胡先骕、秉志(满族)、竺可桢、郑晓沧、孟宪承、柳诒征、姜琦、邹秉文等教育、学术界知名人士为教授。郭秉文校长将学校改为美国高等教育学制,设文科、理科、商科、农科、工科;各科下设门,如文科下设国文门、英文门、史地门、哲学门;理科下设数学门、物理门、化学门;生物门则设在农科。这样的学科分类设置基本上是合理的。后来由北京大学开始,改门为系;再稍后,改科为院。

   一九二一年,南高师改组为国立东南大学(此时我国只有两所国立大学,即国立北京大学与国立东南大学),设文科、理科、商科、农科、工科、医科、教育科(内设体育系);法科设于文科之内。司徒雷登在回忆录《在华五十年》中说,国立东南大学是中国学科最为完备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一九二八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通令各大学的学科一律改称学院,学院下设系。国立东南大学最终改称国立中央大学,计设有文、理、法、商、农、工、医、教育八个学院;因商学院与医学院设于上海,分别独立为国立上海商学院与国立上海医学院。后中大复设医学院,但未再设商学院。

   从南高师到中央大学的三十四年间(19151949),对中国学术文化界所作贡献是巨大的,约言之,有下列数端:

     (1)胡先骕、秉志二先生以南高师、东南大学、中央大学为基地,开创了中国近代生物学研究,使南高师、东南大学、中央大学成为中国近代生物学研究的摇篮。胡先骕先生更被称为“中国近代生物学的老祖宗”。

     (2)竺可桢先生在南高师、东南大学开创了中国近代地学的研究,包括地理学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地质学、气象学三门学科的研究,使之南高师、东南大学、中央大学成为中国近代地学的研究基地;至今南京大学的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三个系仍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3)邹秉文、邹树文、昆仲继承金陵大学的农科,在中国推进并扩大了近代农学的研究。

     (4)南高师、东南大学、中央大学的教育学科,在国内各大学中是最具特色的,其下所设教育、体育、艺术三系,在国内是独有的;所培养教育与艺术人才辈出,著名的艺术家有黄君璧、徐悲鸿、张书旗、傅抱石等人。

     (5)南高师、东南大学、中央大学设立的中国古典文学专业是驰名海内外的,前有王伯沆、钟泰、汪东,继之有吴梅、黄侃,再继之有胡小石、汪辟疆,都是著名的硕学大儒。

     (6)东南大学、中央大学的英国文学,在国内外也是享有盛名的,前有梅光迪、吴宓,后有楼光来、范存忠诸先生,都是一代英国文学的著名学者。

     (7)中央大学的建筑系是开国内建筑学研究的先河,有杨廷宝、刘敦桢两位建筑学大师。

   有人研究,中国老一代的科学家,几乎人人都和南高师、东南大学、中央大学有过关系,或者在这里就学和毕业,或者曾在这里任过教。南高师、东南大学、中央大学确曾是近代中国学术文化的摇篮,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校之一,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系科最为完备的大学。

(刘敬坤:中大历史系37级,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离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