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呼唤 理念的升华 改革的深化——对大学创业教育的审视

2010-05-26792

分享到:


       东南大学副校长 郑家茂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创业的历史。创新创业教育既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理念的升华,更应该成为理工类研究型大学教学改革深化的目标与方向。

        一、时代发展呼唤大学创业教育

        1、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发展催生了大学创业教育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创业史,创业是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生活的基本形式。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及社会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使得产业结构、社会分工、职业和工作岗位急剧变化,对创业活动提出了广泛的要求。过去创业更多利用的是人力、物力、财力和已有的技术方法,而今知识、信息和技术则成为最重要的创业资源,传统产业结构急需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及其服务业快速成为主导产业,知识产业化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这就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去振兴传统工业,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及其相关服务业。这对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和大学生科技创业活动提出了急迫的需求,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创业者们掀起了“创业革命”,对美国大学的创业教育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创业教育中,各种开放的、与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不同于以往课程的教学,广泛发展起来。20世纪80年代,美国300多所学校开设了创业课程,而到90年代,开设创业课程的学校增加到1050所。美国的创业教育经过了50多年的发展,正逐步形成完整的社会体系和教学研究体系,其内容涵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直至研究生的教育。到2005年为止,美国共有1600多个学院开设了2200门创业课程,成立了100多个有关创业的研究中心,发行了44种有关创业的学术性期刊。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指出:“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要求高等学校将创业教育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样列入基本教学目标。美国、德国、英国还提出了让20%以上的大中专毕业生直接走上创业之路的目标。这无不昭示着时代发展对大学创业教育的呼唤。

        2、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呼唤大学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在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改革中正在成为研究热点。
        最近十多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很快,2003年毕业生总数达到212万人;2006年,增至413万人;2007年达495万人;2008年达559万人,2009年达到610万人。持续的扩招,使中国高等教育快步走向了大众化,这一方面满足了更多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国民素质也将得以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文科专业首当其冲,理科专业紧随其后,工科专业在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也面临较大压力。就业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计,也关系到人们的尊严,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重大课题。大学的任务已不能只是把人才输送到社会上,大学还要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其毕业生要“自带饭碗”进入社会,能够为社会造饭碗。显然,这是现实给大学教育提出的更高的新要求。

        相比之下,提高我国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任重道远。《全球创业观察2005——中国报告》显示,中国关闭企业比例排在列入创业观察的35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一位,具备创业技能和经验人数的比重排在倒数第二位。更有国内有关调查表明,中国青年创业的热情随着学历的提高而下降。初中文化水平、职业中等教育和高中学历的青年渴望通过自主创业创造财富,改变命运,实现自我价值。一些高学历青年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受“学而优则士”、“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影响,毕业后多选择继续深造或选择稳定、体面、有保障的职业,缺乏创业锻炼与创业激情。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连续升温,考生与职位的比例有的高达4000:1,可略见一斑。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成为越来越多人成长为社会人的必经途径,社会创造力和创业能力的普遍提升自然就更加依赖于高等教育。因此,在社会劳动人口众多、创业能力薄弱的中国,大学开展以知识为背景的创新创业教育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它也必将成为解决中国社会就业问题、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二、创业教育是大学教学育人理念的升华

        通常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旨在使学生掌握自主创业的方法和途径,提高适应社会生存发展的能力。创业教育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它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突出了对学生创新创业实际能力培养的要求,它把注重知识传授与注重智力开发、综合能力培养与素质养成结合起来;把要求学生勤奋、踏实、谦虚和培养学生兴趣广泛、视野宽广、勇担大任结合起来;它把强调知识的严谨、系统与注重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发展方向结合起来;它把强调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与强调学生灵活运用、独立开拓结合起来;它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创新教育的具体实践。

        相对于“毕业分配”时期,实施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交织下的传统应试教育,那是在职业岗位相对贫乏且固定不变的条件下,培养对口式地、机械地掌握给定知识的针对少数精英的传统教育,是一种被动的“传授性”教育模式。“就业指导”时期推进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知识复合、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培养学生通过竞争获得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自主择业能力和知识结构,是一种积极的“职业教育”模式;而今的创业教育同样强调学生的竞争能力和择业能力,但是它进一步要求面对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急剧变化,以创新性和创造性为基本内涵,培养学生自觉预测变化、积极应对变化的自主创业能力和素质,这是一种更加主动的“创业性”教育模式。它更加突出育人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育人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的升华。

        从历史的长河看,大学教育经历了模糊混沌知识教育阶段到分类专门知识教育阶段,再到交叉学科综合化知识教育阶段,当前正从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转向以整体化知识为主的教育,以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强调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无论大学是从注重学术性通识基础教育到重视专业技能、职业教育,再到注重知识能力基础上重视事业心和开拓精神的创业教育;还是从“器具适用型”教育到“智慧创业型”教育;从知识型、专长型人才培养到复合型、创业型、发展型、国际型人才培养;从师传生受的知识灌输式、知识习得式教学模式到师生互动的知识激发式、知识识得式、在运用中进行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今天的大学创业教育要求学生在“创中学,学中创”;要求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设计开创自己的事业,通过手脑并用,在实践中消化知识、创新知识;要求学生学会做人,志在做事,担当大任。这是大学教学育人理念的升华,是对大学教学育人目标要求的升华,也是对大学教学模式改革目标要求的升华。

        三、创业教育是大学教学改革深化的重要方向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深化创业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能力的形成,创造了很好的基础。东南大学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大力推进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培养模式,努力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研学、网络助学”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开放创新实验实践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实验教学的开放与创新,有效促进学生做学研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习向自主式研究型转变,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及方法;2、推进课外科技创新,开展各类竞赛活动;3、鼓励学生社团开展创新创业活动。4.全面探索“启发、互动、探究式”课堂教学。5.促进理工与人文融合,加强文化素质教育。6.实施奖学金制度、选拔免试研究生制度改革。

        人才培养方面的这些改革和建设,为学生进行自主性、创新型学习提供了日益广阔的制度平台,促进了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形成。与此同时,学校发挥学科优势特长,不断推进产学研合作,从为教授与企业家合作牵线搭桥、到组建产学研联合体,到建立区域研究院,逐步建立了一个以市场需求牵引、企业投入保障、首席教授负责、校企联合管理的机制,使学校与地方政府、国内外企业和整个社会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师生从中得到的影响和教益不断增加,他们的创新创业潜能也得到不断蓄养,成就了东南大学毕业生实践创业意识浓,科技创新能力强,是广受欢迎的“实干型领军人才”的口碑。

        (二)、大学创业教育的目标应该建立在宽厚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上
        创业教育绝非一种可以短期速成的教育,那种希望创业教育能在短期内使毕业生中涌现大批“企业家”的想法是不现实的。美国百森商学院蒂蒙斯教授就曾这样评价美国出现的功利主义创业教育倾向:用“拔苗助长”方式造就所谓的创业者, 无法满足以创立高新技术产业为标志的“创业革命”的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教育, 应该着眼于为未来几代人设定“创业遗传代码”。

        创业教育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设计、创办、经营和管理一个企业或公司无疑是创业和创业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内容之一,但这远远不能涵盖创业教育的全部内容和深刻内涵。大学创业教育应当是一种深层的根本性教育体制,而不应该仅是枝节性的、表层的教育环节;它既包含通过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发展学生的岗位创业能力,也包括学生个性、才能、综合文化素质和创造性的普遍提升,从而提高学生开拓性的自主创业能力。它同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创新教育和创造教育是一体化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创业能力的内在本质和支撑,而创业能力是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具体体现和实践。

        长期以来,高校生产与传播的知识在社会“物化”为以具体实物形态为代表的科技装备和生产力,“人化”为适应与推动社会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的文明的继承者和财富的创造者。1876年发明的电话、1885年发明的汽车、1903年发明的飞机、1946年制造出来的计算机、1981年诞生的PC机、20世纪末发明的互联网络,以信息技术带动的第三产业等等,创造了难以计数的就业机会。数字技术“嫁接”到第二产业,最为尖端的生物技术“空降”到第一产业,这种产业的升级换代,都将提供巨量的就业岗位。这才是研究型大学要做的引领性创业——发挥科技文化引领特长为全社会创造巨量高端的就业机会。这也要求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必须建立在宽厚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上,致力培养引领社会发展的“高层次、复合型、创造性、国际化”精英人才。

         (三)、大学必须提高“创业教育”的自觉性。

        应该承认,中国研究型大学进行创业教育的自觉性还不够,因为专业吃香、学生来源好、就业好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再加上主观上的认识不足,传统上的惯性制约,与社会需要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应该努力奋起直追。

       树立正确的大学创业教育理念,把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体系中最活跃的要素,从四个层面作出积极的努力:一是研究建设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厘清创业教育的目标、课程、方法等;二是围绕主干专业开发创业教育资源,并在专业课程中渗透创业内容;三是面向全体同学,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普及初步知识;四是广泛利用校内资源,提供创业实践机会,使学生参与创业实践,得到切实锻炼。

       1、研究和建设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主要内容包括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心理品质、提高创业能力与形成创业知识结构等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美欧等创业教育做得比较好的大学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这些课程可以从本科生到研究生,有几十门,包括西方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等比较正规和专业的课程,也包括比较突出应用性和可操作性、面向多数学生甚至也面向下岗失业者的简明读本。国际劳工组织针对创业教育开发了一套课程,初级的有KAB(Know About Business,即“创业基础”或“创业初步”),高级一点的有SIYB(Start and Improve Your Business,即“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这类教材接近实验指导手册,偏重于指导学生如何模拟现实中的经济管理行为,教学生如何进行融资、如何开展有效的营销活动、如何进行财务管理等,以获得更多的实际工作体验等,很有针对性,深受学生欢迎,值得借鉴普及。

        2、围绕专业主干,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师资创业教育水平。创业很少有重复的套路,很难从教科书上找到直接答案。因此,各类专业都需要研究创业经验,并在专业课程中渗透创业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开设创业课程,这才是最生动、最切近的创业教育。显然,这需要专业教师的积极参与。创业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要培养具有创业素质的学生,教师就必须有过创业实践。但目前的状况是,有企业经验者不在教学岗位上,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又往往缺乏企业经历和经验。为此,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到创业一线去兼职,有计划地选派合适的教师开展创业实践,另一方面,需要外请经验丰富的成功企业家、创业者、技术专家做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

       3、建立学生创业基地和创业基金。经验表明,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设立专项创业基金,对学生科技发明的产业化和自主创业给予专项资助十分必要。这虽是一个面向少数的工作,但它极具探索意义和示范作用。当然,促进大学生创业还需要学校、政府、社会、企业等共同提供帮助和扶持。在资金筹措平台上,政府需要加大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扶持力度,提高小额信贷的额度,对有市场前景的项目、有开拓能力的学生予以资助;在创业咨询平台上,建立专门的中介机构和咨询公司,帮助大学生完善创业点子、筹措创业资金、确定创业方案,鼓励学生实践,在实践中成长。

         4、利用校内资源,提供创业实践机会,鼓励更多同学参与创业活动。创业无坦途。创业是“磨”出来的。应该利用学校条件多给学生“磨”的机会。团委、学生会、大学生科协、创协、剧团、广播站、校内BBS、校园新闻网、校报、图书馆等,常年有数以千计的学生在做勤工助学,这些都起到了很好的创业实践作用。但是,还有许多资源可以利用。如校内餐厅、商店、球馆、游泳馆等,也不是不可以拿来做创业教育实践资源。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在校内创办餐厅、酒店、茶馆、咖啡店、影院、复印店、花店、服装店、百货店、书店、二手商店、自行车修理铺等等。“嚼得菜根,做得大事。”这些看起来最普通的事情,同时也是创业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素养。一个有着普通劳动者的情怀,有着独立生活的能力和意志,又有着丰厚的学识文化涵养的毕业生,一定是未来社会中最好的创业者。因此,充分利用校内资源,让学生自己服务、相互服务、并在可能时为教师和社会服务,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从服务中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对劳动的尊重、学会找寻机会,可能是现在需要做的最重要、最便捷又可持续的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