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优为典 德高为范——谈谈青年教师教学德性素质的培养

2010-05-26642

分享到: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青年教师能否快速成长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大计,关系到高校教学科研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后备人才梯队。近年来,随着博士教育规模的扩大,同时根据重点高校的研究型大学模式的需要,新进的青年教师大都有博士学位,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然而,科研能力不能等同于教学能力。那么,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能够将其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尽快地了解和掌握教学规律,过好教学关,成为培养人才的行家里手呢?这与加强青年教师教学德性素质的培养密切相关。

       首先,教学德性素质蕴涵了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的统一。因而,培养青年教师教学德性素质,必须加强对青年教师的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青年马克思于1835年8月在特利尔中学毕业考试时所写的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阐述了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统一性。在青年马克思看来,“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这是由于这种足以令人炫耀的职业虽然可以让人兴奋一时,但若长期从事,便会使人觉得“我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的理想没有实现,”因而,对此感到厌倦,进而情绪低落,怨天尤人。“如果我们通过冷静的研究,认清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份量,了解它的困难以后,我们仍然对它充满热情,我们仍然爱它,觉得自己适合它,那时我们就应该选择它,那时我们既不会受热情的欺骗,也不会仓促从事。”在青年马克思看来,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人类幸福与个体自身的完善不是相互分离的、相互对立的和相互冲突的两个方面,而是相互一致、相互关联的统一体,“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青年马克思在阐述他的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时指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当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高收入行业或者阶层层出不穷,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职业仍然属于较为清苦的职业,这一职业需要从业者要甘于坐冷板凳、甘于寂寞,正所谓“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没有一句空”。面对各种诱惑,青年教师要能够稳住精气神,热爱教育事业,认识为祖国培养栋梁之才的重要性,必须要有崇高的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精神。

        其次,教学德性素质蕴涵了仁智的统一。子贡说孔子对于教学具有“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 ,仁且智的精神。就“学而不厌”而言,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青年教师要胜任教学需要,一方面对所“教”的内容及其相关内容具有较为精深的研究——不仅可以不断地把学科前沿研究中的问题和发现充实到教学中去,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促进自身专业知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使专业领域得以拓展并所创新;另一方面,需要建构与教学相匹配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其中包括深厚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的素养和教育心理知识等。为此,必须“学而不厌”。与此同时,作为教师,必须“诲人不倦”。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并使之处于“愤悱”状态,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转化、迁移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再进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砺之以意”的引导,与此同时,这种引导又须循序渐进即由小到大、有浅入深、由易到难、温故知新,以培养学生的严谨学风,形成其理智德性——求真精神。使学生体悟到,学习的事“别无他巧”,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探求真理的同时领悟做人的真谛。与此同时,青年教师也可以达到“做学问”即理智德性——求真精神与“做人”即道德德性——臻善精神的统一。

        再者,教学德性素质蕴涵了学思的统一。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即必须能随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其中既善于启发:“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又善于表达:“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还要善于对待发问,“叩之以小则小鸣,叩之以大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 正如孟子所说:“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与此同时,作为教者必知“长善救失”。因为“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为此,作为教师在讲授内容方面,做到总体规划、收发自如:不仅要注意讲授的内容博精兼顾、多寡合宜、难易适度,而且要坚持科学性与系统性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而青年教师在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创新能力与德性的培养奠定理论与方法论的基础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自身学思水平。

       还有,教学德性素质蕴涵了知行合一性。《中庸》曰:“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朱熹指出,作为教师其一须“因机施教”即“教之以时”“教之以序”。其二因材而授,即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深知其心”、“洞知其所蔽”,然后才能“因其蔽而通之”;进而“顺其所易,矫其所难,成其美,变其恶”。其三教必力行。他说,“学以求知之,求知之者,因将以力行也。能力行焉,而后见闻讲习之非虚,乃学之实也”。即只有注重力行,见闻和讲习才能更加真切;所求知识才是真知。为了实现知行合一,必须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实验包括思想(理论)实验和实物实验。就思想(理论)实验而言,它体现了研究型“教”之主体在“教”与“研”的过程中,对于普遍原理、规律、方法在具体问题中的运用,或者是将个别、特殊的事件、案例的分析上升为一般原理、规律、方法。思想(理论)实验的类型具有多样性,比如:思想酝酿型:进行备课、科研或者撰写论文时,所做的笔记、札记、批注等。思想建构型:论文的构思、写作及其修改;标书(课题申报书)的内容设计;课程内容的构想;理论或方法运用型:解题思路的构想、解题方法的运用。综合运思型:理论模型的设计、数学模型的建构、软件设计及程序编写等等。就实物实验而言,它体现了研究型“教”之主体对于“学”的主体的研究能力、理论或方法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实物实验也具有多样性,比如:基础科学的各类实验、工程、医、艺、管等的各类实验;文理科通用的调查研究:访谈、座谈、问卷调查与分析等等。青年教师通过亲自指导学生的实验,深化了自身的知行合一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青年教师教学德性素质的培养蕴涵了丰富的内容。通过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德性素质的培养,才能使之既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又有职业道德精神,达到仁智统一、学思统一与知行合一,在承担起新时期育人的神圣使命的同时,勇挑学科建设的重担。(陈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