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育人,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易红校长谈人才培养

2013-09-021835

分享到:

        非常巧的一个机缘,我与新华社《半月谈》杂志副总编张正宪先生一行共同走访了易红校长。简单的开场白之后,易红校长谈起了他对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特别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看法和观点。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首要任务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多样化、个性化高等教育的需求与目前结构失衡、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等教育现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近些年来,倡导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确立了新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方向。所谓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主要是指以质量为主导的发展,其目标着眼于学校软实力的提升,即通过定位大学使命,弘扬大学精神,优化教育结构,改革和完善学科及专业设置,完善管理体制,激发教育要素的潜能,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内涵式发展相对应的外延式发展,则主要是指以规模扩大为主导的数量式发展,即通过增设新学校、扩大招生规模、扩大学校面积等措施来扩大高等教育的外部总体规模的发展模式。
  易红校长指出,从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推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势在必行,这不仅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也是国内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必然选择。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是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这包括很多内容,诸如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高水平研究成果的产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国家社会发展等。而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首要任务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这是由大学的核心任务决定的。
  易红校长进一步指出,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必须辩证地去看。当前,推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并不意味着对高等教育前一阶段的发展的否定,也不意味着高等教育的质量和人才培养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而是当前高等教育为满足国家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高等教育逐渐克服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薄弱环节的需要。
  易红校长非常支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一直在积极主动地推进这项工作。但易红校长也特别强调,推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开展各项教育改革特别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非常谨慎,进行改革之前,一定要广泛调研,请专家学者对其进行详细、全面的论证。这是因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做科学研究不同,一项科学实验失败了可以换种方式重新再做一次,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旦失败,则是以牺牲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以牺牲参与改革的一批学生的培养质量为代价,是无法走回头路的。
    人才培养要体现时代需求,实现个性化培养
  谈到什么是优秀人才,易红校长指出,人才是有特点的,也是多样,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必须考虑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即社会背景的差别,大学的办学思路、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社会是否做到了对人才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
  在易红校长看来,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体现时代需求,与当前社会发展要求相结合。易红校长认为,不同时代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不能简单地把不同时代的学生进行比较。六七十年代的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强,珍惜学习机会、刻苦努力,懂得感恩,而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宽,国际化视野开阔,能够较快地接受新鲜事物,具有批判的眼光,认识问题比较深刻,不盲从,这些区别是由不同时代的教育状况以及不同时代的社会背景决定的。因此,人才培养必须要针对不同时代学生的特点和当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进行。二,人才是有个性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样的,要针对不同学生自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由此,易红校长力倡对人才评价体系进行改革。他举例说,有些学生在某些方面有突出特长,能够做得非常优秀,但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对这样的学生如何评价,这样的学生是不是优秀学生?这就涉及到人才评价体系的改革。东南大学奖学金制度的改革就是对人才评价体系进行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改革最大的变化就是奖学金均衡兼顾了那些在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学生,“以前每门课程都是九十分以上的学生才能拿奖学金,改革以后这种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某一门课程学得非常优秀,甚至是某一门实践课程学得非常好,也可以拿到单科的课程奖。”戴戈就是东南大学对学生实现个性化培养的案例。戴戈并不是全优生,但他有特长,曾在“挑战杯”上拿了两个特等奖、一个一等奖。专家评价,戴戈的几项发明,技术含量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让人不敢相信它们出于一个在校大学生之手。在对学生的个性化的培养上,易红校长还非常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他主张,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某项特定的专业技能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而是通过这一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
  推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还体现在高校必须要具有明确的办学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上。当前社会的发展,既需要具有极强的科研创新能力,战斗在科研最前沿、担负着国家科技创新任务的高精尖人才,也需要以专业技能服务社会的人才。因此,高校一定要对学校的办学思路、人才培养目标具有科学合理的定位,并能立足自身优势,针对社会需求培养出合适的人才。
  此外,社会能否做到科学合理地选择人才也是评价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就是一个被社会需要的经世济用人才。”当张正宪副主编提到,如何培养经世济用的人才时,易红校长如是说。
    人才各异来自大学文化的熏陶
  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先生曾说:“研究学问,固然要紧,而熏陶人格,尤其是根本。……欲达教育之目的,务须注意精神修养,向深处培,向厚处培。”大学是全社会的道德高地。作为高等教育和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大学校园文化,不仅担负着导引大学校园文化主体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责任,还走在弘扬和发展先进文化的前列,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和新时代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发散源。每所大学的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各有不同,每所大学的育人风格也各有所异。因此,不同大学培养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征,每所大学培养的学生带有每所大学独特的文化特质和大学精神的烙印。例如,两所大学的学生,出自同一专业,所学课程相同,所用教材一样,但是却风格迥异,这正是基于不同的大学文化、大学精神的熏陶所致。
  由此,易红校长不赞成通过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的方式对全日制大学生进行大学课程教学并且完成大学学业,他认为,远程教育更适合于成人的继续教育。在他看来,大学培养学生不仅仅是简单的课程教学,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熏陶。特别是国内外著名的一流大学,由于历史悠久,办学风格独特,学术氛围浓厚,拥有雄厚的教育实力,集聚着社会上最优秀的人才,其所具有的独特育人理念、深厚文化底蕴、独特文化传统和大学精神等是普通大学无法比拟的,其对学生的培养和熏陶也是全方位的。因此,刚刚走出中学校门还未进入社会的学生,只有进入大学这一独特的育人环境,通过走进课堂,参与校园的各种文体活动、社会活动,参与同学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从知识、文化、精神等各个方面接受大学对其的全面培养和熏陶,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毕业生。
  面对记者关于大学校园人文精神培养缺失的提问,易红校长谈到,大学开展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工作,人文精神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也是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东南大学一直非常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素养的培养,无论是“文化名人进校园”工程,延请文化大师、学术巨匠、艺术名家以及社会各界成功人士来校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还是高雅艺术进校园,邀请国内外著名艺术院团和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艺术家来学校举办演出、讲座等,都是学校积极开展这一工作的体现。在易红校长看来,高质量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不只是听听讲座、搞搞活动这么简单,也并不仅仅限于几个特长生、举办几场高水平的文艺演出,最重要的是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强健体魄。易红校长还特别强调,大学生人文精神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渗透到大学所有课程的教学之中,渗透到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理念,每一位教学服务人员、管理人员的工作理念之中,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之中。当然,大学生人文精神素养培养的责任不仅限于大学,这是社会共同的责任,也是长期熏陶与积淀的结果,除了大学四年的培养,还包括小学、中学校园文化生活对其的熏陶,以及社会整体的精神氛围、价值取向的影响等。
    最引以为傲的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
  当前,从总体上看,作为高知识群体的大学生大多数都具备较好的人格素养和健全的人格德性,大多数的人也都能积极向上、与人为善,理性地面对学习、生活和工作,正确地处理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理性与感性等种种难题,脚踏实地地努力奋斗,积极地追求自己的远大理想,并显现出美好的人格魅力。但是,由于受到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以及当前社会价值评判体系、文化多元化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心理上和人格上也不同程度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也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访谈的最后,《半月谈》的记者们亦将这一问题夹杂在优秀毕业生的标准中抛向了易红校长:“作为一名大学校长、一名教师,什么样的学生,才是您引以为傲的毕业生?”
  易红校长介绍说,东南大学人才培养目标非常明确,一个合格的毕业生必须具备远大的目标、坚定的信念,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国际化的视野、优秀的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专业知识等。同时,易红校长也向记者坦承,从内心而言,自己更加注重对学生两个方面的培养。一是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学生的心智健康、体魄健康的培养。一名东南大学毕业生,在拥有良好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身体健康、人格健全,快乐地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地直面生活,并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尽能力做出一定成绩,就是一名优秀毕业生。在易红校长看来,能够考入东南大学的学生,智力很好,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没有任何问题。但如果心智不健康,体魄不健全,即使学业再成功,也不能算是合格的毕业生。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更多地关心学生的成长过程,要爱护学生,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二是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大学期间对学生进行的主要是理论知识的培养,很多技能型知识和实践型知识需要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通过继续学习获得,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的更新频率会很快,只有拥有了继续学习、不断学习、终生学习能力,才能在职业生涯中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访谈结束了,虽然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但易红校长简短的话语却发人深思,亦让我们感到:无论是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还是高等教育的全方位育人,都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