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科学交响乐”能否奏响科普乐章

2013-10-22223

分享到:

2013-10-22 中国科学报(第4版)

     ■本报记者 孙爱民 于思奇

        回放:日前,一种全新的科普形式正在网络世界大范围传播。

        美国音乐制作人约翰·鲍斯威尔收集全球顶尖科学家、哲学家(霍金、费曼、罗素、卡尔·萨根、理查德·道金斯等)关于科学的各种睿语箴言,通过声波数据化对音频进行处理,制作成十二首“科学交响乐”。这十二个视频短片一经推出,即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仅在我国某门户网站的“公开课”频道上的播放次数就已超过百万。

        疑问:这种通过混音技术制作音乐视频来普及科学的方式是否值得推广?“科学交响乐”能否有效传播科学知识、科学精神与科学文化?

        解答:“‘科学交响乐’代表了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这种利用音频手段让公众来理解科学的方法值得推广。”多位科学传播领域专家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科学交响乐’是一种很有趣的尝试,有创意,对于科学传播而言是一种有新意的形式。”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教授刘兵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喜欢音乐的受众,这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可以在轻松、愉悦的心态下接受科学的熏陶。”

        音乐是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东南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教授吕乃基认为,人类的祖先会用全身心来感悟宇宙、感悟生命、感悟自身,“这种方式也可以说是全媒体的感悟,其中之一就有万籁之声”。

        网友的评价印证了专家们的观点,大多数网友在浏览视频后给予了好评。网友“背着叉子的火鸡”说:太好听了,看到这种片子会让我有种做科学特别神圣的“赶脚”;网友“费小曼”说:科学与音乐统一,太有意思啦;“饿鬼_0001”则表示:科学也可以这么艺术,听听看,挺不错的。

        “科学交响乐”的制作手段、传播方式得到专家与网友的一致认可,其内容能否达到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的宗旨呢?专家们给予了否定的态度。

        “坦率说,我并不认同这种传播科学知识的做法。”吕乃基告诉记者,“音乐在这里的作用还不如给一道菜所加的调料,后者还可以渗透到菜里面,起到补充、点缀的作用,前者基本上是外在的,与内容并无联系,甚至可以说,把其中几集的音乐互换也并无不可。”

        专家们认为歌词内容高度理性,公众理解起来会有难度。

        “这样的歌词高度浓缩且抽象,作为科普的方式,会令初学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或许片中的科学家才会有所悟。”吕乃基表示。

        以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的“歌词”为例,“我们观测到本来靠得很近的星系正在远离我们而去,这就是宇宙诞生、时间的开始。”虽然这句话很睿智,但公众仍不能从歌词中得到有效的信息以弥补认知的不足,“很容易记住这种形式,而忽略掉歌词内容。”刘兵也认为“科学交响乐”的歌词代表了传统的科学家共同体对于科学的理解,但“在科学传播的人文理解方面还有某些不足”。

        “作为科普,太深;作为感悟,太浅。”吕乃基表示,“科学交响乐”初步推出的12个音乐视频可以认为是在这一途径上初步和初级的尝试,“如果让我来做,我会试图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来试探这样做的方式方法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