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衡格致 慧动东南——写在 “优势理科攀升计划”启动之际​

2018-12-241113

分享到:

十朝都会,齐梁并洪武古韵;百载东南,学衡领格致丹青。东南大学上承千余年的金陵文脉,下载百十年的砥砺变迁,为发展科学、振兴中华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濡养并积淀了“止于至善”的大学之道,激发了一代又一代的东大学子勤奋钻研,格致成理。
  基础科学是一切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深刻影响着各个领域的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科技三会”上讲话时强调“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并指出,“历史经验表明,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都是科学基础雄厚的国家;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成为世界强国的国家,都是在重要科技领域处于领先行列的国家。”
  入选“双一流”的东南大学,紧跟新时代步伐,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打造“强势工科,优势理科,精品文科,特色医科”的战略布局。学校在强调基础研究、培养一流领军人才的背景下,大力推动支持优势理科学科建设发展,为新时代学校服务国家战略能力的提升和2030年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实现奠定扎实的基础。
  目前,东南大学理学拥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包括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青5人、全球高被引科学家5人、“四青”人才22人次。东南大学的理科中,数学、物理学、化学3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拥有“数学”“统计学”“物理学”“应用化学”“遗传学”5个江苏省重点学科。近年来,各个学科在复杂网络、人工智能、理论计算、分子铁电、神经发育等多个方向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省部级奖数十项,在国际核心权威期刊《Science》发表论文3篇、《NaturePhysics》发表论文2篇,《Cell》发表论文1篇,在《AdvMath.》《Nat.Commun.》《Phys.Rev.Lett.》《J.Am.Chem.Soc.》《Neuron》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3000余篇。
  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求,学校各职能部门、数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研究院集中研究、充分论证,经校长办公会和党委常委会讨论通过,正式实施东南大学优势理科攀升计划。
  优势理科攀升计划将聚焦“人才”这一主题,具体包括高端师资倍增计划、理科试验班建设计划、公共课质量提升计划、高水平科研平台搭建计划和国际化发展计划等五个方面。
  其中,高端师资倍增计划是指加大人才建设力度,优化人才结构,充实师资力量,逐步形成一支科研水平高、人才体系完备、工作能力强的新型师资队伍;理科试验班建设计划是指开设理科试验班并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建设特色教材、进一步加强建设实践创新、开发创新培养模式、完善培育教学成果等措施,切实提高本科生升学比例和层次,推动培养复合型人才,优化理科人才的培养模式;公共课质量提升计划是指通过夯实理科基础,提升教学质量,突出大师引领,实现理科知识传授同人文关怀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推动实现理科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和改革;高水平科研平台搭建计划是指建设包括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以及学术中心在内的高水平科研平台;国际化发展计划是指通过推进各个层面的国际化,开阔师生国际视野,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联合培养优秀人才,引进、汇聚众多国际学术大师以及学术骨干,提高理科的整体水平和国际地位。
  优势理科攀升计划旨在激励学校理科进一步提升自身学科排名,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该计划提出了学校理科分阶段发展的目标:到2020年,各学科水平力争获得明显提升,在院士、长江、杰青等高端师资队伍引培方面有新的突破,改革和创新本科生培养模式;到2025年,各学科ESI排名稳步上升,争取建成系统科学、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重新建设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有效形成高端师资的倍增机制,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日渐成熟,尝试开展“3+1”联合办学;到2030年,各学科ESI国际排名提升至更顶尖范围,将东大理科建设成为一个可以对标教育部“一流学科”的学科群,本科生的培养模式获得成功和认可,国际联合办学开启本硕博一体化的模式。
  “学衡格致,慧动东南”,历经百年历史沧桑的东南大学,见证了近代高等教育的艰难起步、蓬勃发展,通过近70年以来的艰辛探索,砥砺奋进,借助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东南大学数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研究院的全体师生员工将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和统一部署下,着力推动东南大学优势理科学科建设工作,确保建成优势理科学科体系,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目标和习近平总书记“两个一百年”的重要战略部署,为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优化人才结构、推动科技密集型产业升级而不懈拼搏,为实现东南大学建成“双一流”高校和实现2030年稳居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历史目标而努力奋斗!


本文刊载于《东南大学报》12月20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