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命新担当新作为 在转型发展中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校党委书记 左惟

2019-03-121840

分享到: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学校实现“三步走”。

  战略第一步目标的攻坚之年。今年学校党委提出了继续巩固深化“人才年”工作主题,聚焦“新使命、新担当、新作为”关键词,强化“班子建设、作风建设”着力点,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充分释放办学活力,凝心聚力,狠抓落实加快推进“双一流”的建设新要求。
  关于“新使命”的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进一步凝练重申了高等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给我们高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入东大的学生都是同龄人中千里挑一、乃至万里挑一的精英,我们不仅仅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建设者,更要培养成为接班人。服务国家、民族复兴是东大学子应有的格局,我们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于“小确幸”,应该要有大情怀和大格局,要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这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使命的必然要求。2018年,我们通过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确定了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即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基本宗旨,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遵循,秉承止于至善精神,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知识基础,深厚的人文素养和突出的创新能力,努力造就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担当引领未来和造福人类的领军人才。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对学校事业发展具有龙头和引领作用。各院(系)和部门要围绕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重新梳理工作要求、工作内涵、工作流程、资源配置方式和资源配置重点。
  如今在校的这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恰好与国家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冲刺阶段高度契合,他们是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主力军和领军者。
  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以后,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能否实现,完全取决于这部分学生的政治素质、综合能力和价值取向。
  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力素质不够或政治素质出现了偏差,就是我们人才培养工作的失败。全校上下要清醒地认识到,东南大学培养的是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不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旁观者,更不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反对者。我们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对学生个人成长乃至对国家发展都会起到决定性影响,作为高等教育的国家队成员,我们一定要从国家和民族的高度来认识这个新使命、新任务。
  经过建校近120年的发展,在两个一百年和“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东南大学正处于一个极为关键的重要转型期。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在发展目标上,正从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向世界一流转变。二是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正从培养栋梁之才向培养领军人才转变。三是在科学研究上,正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向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国家战略转变。四是在学科建设上,正从工科主导向全面综合、工科特色转变。2018年学校启动了“精品文科攀升计划”和“优势理科攀升计划”,2019年将启动实施“特色医科攀升计划”,学校总体上将形成“强势工科、优势理科、精品文科、特色医科”的学科布局,未来的东大将成为工科特色、全面综合的一流大学。五是在学校文化上,学校校训“止于至善”的精神内涵,正从把事情做好、精益求精,向“舍我其谁、敢为天下先”的魄力、担当和创新转变。这种转型是在前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在这一关键时期,能否加快实现转型发展,为学校事业后续发展铺设好新轨道、搭建好新起点至关重要,这是我们肩负的重要的新使命。
  关于“新担当”的认识学校“双一流”建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10-100”东大梦的新要求,需要校、院(系)部处两级领导干部有新担当。担当是共产党员、党的干部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东南大学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东大共产党人必须永远保持奋斗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断把学校事业发展推向前进。
  不担当并不意味着不工作,而是面对不同类型的工作,出现了不同的态度,主要体现在面对疑难困惑、利益调整、攻坚克难的工作时,不主动、不愿做。我们要着重反对三种不愿做的态度和倾向:第一种是“躲”,在面对新要求、新期待时,能躲就躲、能绕就绕、能拖就拖,明哲保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第二种是“推”,在面对新要求、新任务时,“打太极”,搞“斗转星移”,推脱责任;第三种是“放”,对损害学校利益的事放水、没底线,对不符合原则、明显“过线”的事一路绿灯放行,不敢站出来说“不”。
  毛泽东同志曾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不担当的病根就在没把党的事业、学校的事业认真来办。我们的领导干部,每个人背后都是一条战线,如果不担当,这条战线就会崩溃,学校的事业发展就会受损。所以,我们的领导干部必须把学校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岗位的责任切实担当起来。
  关于“新作为”的含义第一,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新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我们有新作为。经过教育思想大讨论,我们形成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共识。为实现新的领军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我们要有相应的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来配套支撑,需要人才培养计划、培养理念、组织落实、课程教材、第二课堂等及时跟进。
  第二,东南大学在全国高校的地位和负重爬坡的竞争态势需要我们有新作为。近些年来,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我们“1-10-100”的奋斗目标相比、与走在前列的兄弟学校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当前国际、国内高等教育领域,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经常关注世界一流大学和国内顶尖兄弟学校的改革发展态势,充分认识学校事业发展与他们的差距,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和改革意识。我们当前实施的一些改革在战术层面偏多,战略层面还不够充分。要实现发展目标的超越,必须要有更多的艰辛、更多的改革探索、更多的担当作为。
  第三,东南大学曾经在全国高校中以改革形象示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校内部治理结构、运行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较以往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学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如今大学内部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单一的条线改革已不能满足内涵式发展的需要。改革必须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条块改革,向综合调理、标本兼治转变,通过综合改革获得新动力、激发新活力。比如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涉及到教育理念变革、教学评价体系完善、内部分配机制改革等等,需要协同发力、综合施策。学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超越,只能以高度的认识、超前的眼光、极大的魄力深入推进改革创新,除此之外别无它途。
  关键在于干部和落实要做到“新使命、新担当、新作为”,在原则、思路、规则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干部和落实是关键。
  第一,思想解放是基础。德国诗人海涅曾说:“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娄勤俭书记讲的“身体进入新时代、思想停在过去时、行动还是老一套”的现象在我们学校还是存在的。因为学习不够、思想解放不够、问题把握不够,在思想观念、习惯做法和利益关系等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路径依赖。这些路径依赖就成为我们改革创新的障碍和困难。改革就是要“革”我们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就是要“革”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利益格局。
  第二,改革发展是出路。对待制约学校事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我们还得做一些深入的分析,一定要把问题分析准、抓准,创新改革思路。比如在人才培养方面,如何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如何深化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如何提升教师课堂授课质量;如何健全完善青年教师成长机制;如何增加和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如何克服被排行榜牵着鼻子走,回归大学基本属性。在科研方面,如何破除现行的利益壁垒,建设大平台大项目,推进有组织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如何体现适应综合性大学的教师能力和绩效评价体系;如何统筹对于论文、专利和工程等项目的考核评价等。在学科建设方面,如何加强顶层设计、超前谋划,建设学科交叉合作、相互支撑的学科生态。在党的建设方面,如何进一步发挥教工党支部作用。这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以钉钉子的精神,下大力气解决好。
  第三,担当履职是关键。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学校的事业发展,关键在领导干部,班子建设、作风建设的核心是担当履职,落实落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落实,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领导干部党性和政绩观的重要标志。”总书记强调,抓落实就“要有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抓落实”。东南大学的改革发展,落实的关键在我们的领导干部。领导干部落实的基础靠担当。我们的领导干部应该有能干事、想干事、事干成的使命担当,传承创新“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以舍我其谁、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着力推进改革创新,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为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探索出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以此来体现一流大学的使命担当,为东南大学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令人尊敬的声誉。
  “使命催人奋进,实干成就梦想。”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担好新使命,展现新作为,以“行至半山不止步,中流击水再奋进”的意志和勇气,团结和带领广大师生员工不懈奋斗,东南大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根据2019年学校寒假工作研讨会讲话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