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光照亮,一“陆”同行——记外国语学院陆薇薇老师

2023-08-314551

分享到:

题记:她如春风般走来,以生动的课堂开启学生的兴趣之门,严于律己、深耕科研、高效工作、认真生活,她是学生眼中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温柔导师、是出色能干的全能战士”,更是亦师亦友的成长引路人——她就是外国语学院陆薇薇老师。

人物简介

陆薇薇,现任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东南大学海外中国史料研究中心主任20151月至20235月担任日语系主任任系主任期间,申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江苏省“日语+电子科学与技术”双学士学位项目,均顺利获批

脚踏实地,在科研“主战场”稳步前行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从中学时期陆薇薇就对外语有浓厚的兴趣,到大学时就顺其自然地想到要再学一门英语之外的语言,所以选择了南京大学日语专业。

保持热爱,奔赴科研的“主战场”。陆薇薇潜心于学术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并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在实干中增长才干。她已发表论文30余篇,做到学术高产的同时也没忘了高质量,在《开放时代》《民族艺术》《民俗研究》等权威期刊中屡有建树,在《日本民俗学》等日本最高级别期刊中亦有发表,发表文章的知网下载量单篇最高达5620次,在研究领域内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因此被推选为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南京市民间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并受邀担任《民俗研究》《妇女研究论丛》《日语学习与研究》等CSSCI期刊审稿专家。

“翻译的工作本身也是贯穿我的学术研究的一部分”,在陆薇薇所从事的区域国别研究中,翻译始终是研究者了解对象国的文化和学术研究所不可缺少的媒介。在陆薇薇看来,“正因为有了翻译,才能将国外顶尖学者的一些著作译介到国内来,实现思想交流和文明互鉴,实现学术上的碰撞和交流;另一方面,我们现在强调中国文化外译,翻译也能将中国的优秀的学术研究成果分享给世界,既是为学术共同体做出贡献,也是在搭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桥梁”。同时,她又对自己有着更高的要求,“翻译需要更扎实的语言基础,也需要更专业的学习,对译者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所谓‘术业有专攻’,没有深厚的功力可能会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误,也不能对专业领域知识做到精准把握”,所以她一直不忘夯实自己“听说读写”的“基本功”,并不断提升人文社科的学养。

心怀使命感,不忘躬身行。这些年来,陆薇薇始终在“翻译”这项基础性工作上,脚踏实地走着,让翻译自然而然地融入进日常的科研,也因这份坚持,她的翻译工作结出了累累硕果。陆薇薇从2019年开始,就曾担任日本学者上野千鹤子来华的全程翻译,并主持翻译了她的多本学术著作。2021年出版的《一个人最后的旅程》获得中国国家图书馆第十七届文津奖,为全国五本获奖译著之一。今年2月,陆薇薇协助《新京报》举办中日女性学者对谈(上野千鹤子VS戴锦华),担任现场口译和文字稿整理工作,相关推送阅读量超30万次。

转型升级,在教学一线释放“薇”光

2005年踏上讲台,18年来陆薇薇深耕于教学沃土,本科生的《基础日语》,学硕的《文化人类学》和《学术论文写作》,专硕的《翻译学导论》和《MTI论文写作》,博士的《中日民俗比较研究》,本硕博全覆盖,从基础日语到民俗文化跨学科研究,她按照不同学段制定教学计划、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给予同学们耐心细致的指导。于自身来说,她与时俱进,不忘“升级”,实现了从教学型到教学科研型的转变

2014年开始,随着高校政策的调整,陆薇薇也开始从传统门类研究转向跨学科研究。从单纯的教学起步,到教学科研两手抓——以教学启发科研,又以科研反哺教学——努力成为一名教学科研型的老师。

在此背景下,陆薇薇在东大艺术学院在职读完了“民俗艺术学”的博士,开始了她的“日语+民俗艺术”的“跨学科升级”之路。

转型之路并非一片坦途,但她目标明确,在交流互鉴中稳步向前。她积极参与学术会议,虚心向学,与学术界的众多顶尖学者互通有无,在沟通交流中不断提升自我。在这样一个“出去再回来”的过程中,陆薇薇于学术科研上获得了很大的帮助与提升,“与这些学者的接触对于我自身把握学术前沿、夯实学术基础具有很大的作用”。

三尺讲台育桃李,自己的科研于交流中获益的同时,她也立马想到了学生们,邀请诸多学界“大咖”来到课堂。早在2016年,她便邀请东京大学菅丰教授给暑期学校授课,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在2019年,陆薇薇邀请了三位来自东京大学不同领域的知名教授来到东南大学开展“東大×东大”系列讲座活动,她本人充当翻译。这些“大咖”课堂丰富了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格局更加开阔。

良师益友,与学生一“陆”同行

陆薇薇带过的学生在与她日常相处、交流时,都会被她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气质美女、温柔随和、内蕴丰沛、认真严谨、元气满满……这些关键词的背后,是陆薇薇与学生亦师亦友般的相处

在指导学生时,陆薇薇没有硬性的要求,更多地是根据学生的个人意愿帮助学生往自己喜欢的方向发展,她常常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同时也结合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给予他们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对研究生阶段的学生,研一更多是推荐阅读,储备知识;研二提供兴趣方向,在学生感兴趣的前提下帮助他们确定选题;研三要求学生集中力量完成毕业论文,对学生的论文进行细致的指点、修改。

在陆薇薇的课题组里,“读书会”是师生交流的一个重要形式。这种形式将不同领域的老师及学生们聚在一起,共同探讨学术前沿。跨学科研究的开放视角使得研究所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充,“读书会”的书目涉及语言学、文学、语用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多方面。在读书会轻松愉悦的氛围里,陆薇薇倾囊相授,把自己的学术经验、最近阅读获得的感悟分享给同学们,“在这些思维的碰撞中,他们往往自己就能发现很多不错的选题”,这种师生教学相长的模式,也让学生们在自主性中渐渐找到了方向,很多学生因此写出了话题新颖、角度别致、能够反映时代的优秀论文。

在选题阶段,陆薇薇是鼓励、支持和引导,在定稿阶段,她则是勤勤恳恳、细致入微。每年毕业答辩之前都是陆薇薇为学生修改论文的“改”忙时节。从结构框架到日语表述,仔细把关。但是陆薇薇从没有怨言,她乐意为学生们优秀的论文“锦上添花”,对每一篇学生毕业论文都认真提出修改建议,并逐字逐句地修改表述不当之处。这些年来,陆薇薇的辛勤付出的确助力不少学生斩获佳绩——指导两名本科生拿到省级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本科SRTP团队拿到国创优秀项目及国家级重大实践项目。

除却于学术之路上的真诚引导,在日常交流中,陆薇薇与学生更像是朋友。她常在课后与学生一起去食堂用餐,分享和讨论在生活、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为学生未来的学习、职业生涯提供有益的建议。同时,在繁忙的日常中,陆薇薇将学生的事时时放在心上,用学生的话来说是“事事有回应”。

陆薇薇连续三年获评东南大学“吾爱吾师”我最喜爱的老师,又在前不久入选“十佳导师提名暨学院优秀导师”,荣誉的背后,是她与学生温暖的点滴相处——“陆老师会抽空回我一些‘无聊’的消息,认真听我的话。我有时候会和她分享一些日常发生的好玩的事情,例如傍晚的夕阳和猫咪,例如盛开在春天枝桠上的花朵和好天气,例如书本上令我感动的某段话。”“她还会记得我的很多事情。去年第一次在线上参加学术会议,我很紧张,想让她来听我的汇报。那天她真的来听了,还肯定了我。”“放假在家,她会突然想到我的毕业论文可能有哪些切入点,马上打电话给我,让我有一些准备。”

想不到的是,陆薇薇不仅是冲锋在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学术达人,同时也是一个活跃在运动场上的乒乓球高手。小时候为了锻炼体魄,她曾在南京市中山东路体校专门训练过一段时间。得益于儿时的训练,陆薇薇多次在东南大学教职工乒乓球比赛中斩获佳绩,在日常生活中她也十分关注各种乒乓球的体育赛事。她时常鼓励学生们在繁忙的学业之余多加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作息和生活习惯,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正如陆薇薇鼓励学生的那样,她自己就是一个清醒且温和、对生活抱以热爱的人,在教学与研究、学术与日常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以谦逊的姿态阔步向前,用行动述说着自己的生活美学。(张岭南 李佳营 王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