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新闻网10月18日电】(通讯员 邱益漫 摄影 杭添)10月16日上午,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处、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办,东南大学数字经济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江苏省宏观经济学会合办,东南大学MBA校友会协办的“2023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在南京举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Steven Alan Barnett、研究部经济学家Mehdi Benatiya Andaloussi,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原司长、中国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执行董事张之骧,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江苏省宏观经济学会会长李侃桢和东南大学首席教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徐康宁等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来自金融管理部门、科研院所以及金融实业界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出席发布会。
东南大学副校长黄大卫作开幕致辞。他表示,将政策视野由短期拓展到中长期,推进货币政策跨周期设计和调控,有助于构建增强经济韧性的新发展路径、推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次发布会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的视角对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作出研判。东南大学也将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内外机构共同为世界金融稳定发展与监管战略、财政货币政策等贡献东大智慧。
Steven Alan Barnett表示,2023年世界经济充满韧性,但普遍出现了疫情后经济的疤痕效应。中国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大引擎,贡献全球增长量的三分之一。多国通胀较之前高很多,预测会逐渐下降,可见经济基本实现“软着陆”且没有出现衰退,这反映了中央银行及各方的努力。中国的通胀与世界的规律不同,并未大幅增加,而是维持在较为合适的水平。他呼吁各国加强合作,利用数字经济驱动全球经济一体化。
Mehdi Benatiya Andaloussi表示,地缘经济割裂可能导致关键矿物及农产品等大宗商品市场的动荡,引发价格的大幅波动,市场割裂也使得各国的绿色转型成本更高。因此,世界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大宗商品贸易的效率,提高各国的应对能力,加速绿色能源转型。
金碚表示,传统的宏微观范式具有短期性、注重需求侧以及基于工具理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可建立模型,依据价格类、增长类以及货币量三大类数据预测未来的数值。他说,经济预测与展望未来要朝着更贴近现实、更长期化的方向而努力,要重视目前中国技术结构、人口结构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将会深刻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
在讨论环节,李侃桢表示虽然目前全球化经济受到阻碍,但就江苏的情况而言,看房和认购房产的人数不断增加,新能源汽车也产销两旺,可见消费信心正逐渐恢复。徐康宁表示IMF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在主要经济体中排在前列,可见尽管目前中国经济已经告别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阶段,但实体经济仍有很强的韧性。
《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旗舰报告,介绍了IMF对近期和中期全球经济发展的分析,每年出版两次。报告涉及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的区域性经济问题的概括与分析,并对当前全球经济中紧迫的话题提出解决方案。《世界经济展望》中的分析和预测是理解全球经济体系和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参考。
供稿:经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孙艳 审核:李小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