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举办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江苏省作家协会外委会2023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2023-11-061555

分享到:

【东大新闻网11月6日电】(通讯员 叶真 摄影 曲钢 王颐宁)113日至5日,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江苏省作家协会外委会2023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东南大学举行,200余位来自江苏省内高校的师生围绕数字智能、文明互鉴、跨媒介理论、区域与国别研究、文学教学法和认识论等热门议题和前沿理论展开观点分享,旨在探索外语学科交叉融合的新途径和新机制。

随着新文科建设的不断推进,外国文学研究在服务中国文化“走出去”、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实践中,肩负着重要的时代使命。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陈美华表示,助力高质量、高水平的外国文学研究不仅是外语学科回应国家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自身不断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要增长点。

文学作品能够反映时代的风貌。随着数字经济改变百态,人工智能、模拟人、虚拟现实、机器意识等元素也出现在当代的文学作品中。“数字智能”成为不少与会者讨论的话题之一。东南大学吴兰香教授就以罗伯特·索耶小说《终极实验》中的“模拟人”及其技术伦理问题展开论述。她援引泰格马克的观点,指出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后果是自由主义乌托邦、善意的独裁者、平等主义乌托邦、看门人、守护神或是其他。我们对技术的依赖性越强,人工智能的稳健性、可信度和服从度就变得越发重要。正如索耶所说,“科学又一次草率地进入了一个本该慎重对待的研究领域”。

在数字智能技术与外国文学研究分论坛中,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副教授蒋华通过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的作品《克拉拉与太阳》的解读,讲述人工智能与伦理道德。蒋华表示,虽然小说的世界貌似离我们自己的世界很遥远,使我们倾向于对小说中角色的道德伦理错误做出判断,但后来我们才意识到,其实这些道德伦理也存在于我们的世界。

数字智能不仅日益频繁地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也在改变着我们的阅读方式。当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碎片化阅读的方式。对此,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杨金才表示,在世界文学的大版图下,由于写作者语言背景、成长环境、自身爱好的不同,他们的作品中会呈现出所在国家和时代的特性。在看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或碎片化阅读时,不一定能够展现文学作品的全貌,对于年轻人来说,难免会有隔靴搔痒的感觉。因此,阅读原作或者译作,能够更好地了解文本的内涵和文字的魅力。

据悉,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成立于1988年,为直属江苏省社科联领导的社会团体,主要开展外国文学的教学、研究和翻译工作,积极推进外国文学学科建设和出版事业发展,属于最优秀的同类学会之一。


供稿: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丛婕 审核:宋健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