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新闻网6月11日电】(通讯员 钱婧)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进教授团队在低温等离子体冷菌技术研究领域取得进展,成果以《等离子体活化水:理论模型、安全性评价及在动物源产品中的应用前景》(Plasma-activated water: Perspective of the theoretical model, safety assessment and application in animal-derived products)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农业供应受到城市化、土地退化和水资源缺乏的限制,开发新的食品生产和加工工艺或技术,减少农产品损失对进一步减少全球变暖至关重要。值得注意的是,食品污染和腐败也给生产高品质食品带来了挑战。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食品营养的负面影响,提高食品安全,低温等离子体非热加工技术被国际上认为是食品保鲜的主流技术。同时,传统的化学消毒剂,如氯基消毒剂,可导致癌症风险及其他食品安全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还迫切需要新的消毒剂,既能防止腐败微生物的破坏,又能保持食品营养价值,并且在能源效率和环境安全方面具有可持续性。
等离子体活化水已被证明在农业、生物医学和食品中具有突出的生物活性。该研究全面介绍等离子体活化水的制备装置,阐明制备途径,并从分子动力学的角度揭示等离子体中活性物质的抗菌机制。此外,从接触材料、皮肤细胞、小鼠毒性、致突变性实验和免疫毒性实验等方面探讨等离子体活化水的安全性。
本文的第一作者为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后钱婧,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进教授为通讯作者,该工作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tifs.2023.104282
供稿:公共卫生学院
(责任编辑:孙艳 审核:宋健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