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姚红红/韩冰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2024-11-21107

分享到:

【东大新闻网11月21日电】(通讯员周忠秋)近日,东南大学姚红红课题组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Advanced Science》在线发表了题为“Membrane Associated RNA-Containing Vesicles Regulate Cortical Astrocytic Microdomain Calcium Transients in Awake Ischemic Stroke Mice”(一种含有RNA的细胞内囊泡调控缺血性卒中清醒小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微区域钙瞬变)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缺血性卒中后星形胶质细胞微区域钙瞬变显著降低,并受到一种包含RNA的细胞内囊泡(MARVs)调控。

缺血性卒中作为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要原因,其基本病理机制是神经血管单元功能失调。神经血管单元是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组成单位。生理状态下,神经血管单元中的各类型细胞被星形胶质细胞伸出的众多复杂突起连接。近年的研究发现,星形胶质细胞通过各类突起接收、整合、处理神经血管单元中的多种类型信息,形成微区域功能中心。其中的钙瞬变对这些突起功能调节至关重要。然而,对缺血性卒中时微区域钙瞬变的变化特征和调节机制了解有限。

姚红红课题组借助南京脑观象台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和腺相关病毒特异性标记星形胶质细胞钙信号证实了在清醒的缺血性卒中小鼠梗死周围区星形胶质细胞微区域钙瞬变显著减少。在缺血性卒中小鼠自由运动期间,对星形胶质细胞微区域钙瞬变的实时监测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微区域钙瞬变的减少与行为缺陷同步发生。进一步研究发现,DDX1与circSCMH1结合,促进钙离子从MARVs到线粒体的转运,调控星形胶质细胞微区域钙瞬变。而特异性下调星形胶质细胞的DDX1表达,能够抑制MARVs的形成,减少微区域钙瞬变,并阻碍缺血性卒中后脑功能修复。

该研究为治疗缺血性卒中的药物研发提供了新思路,同样也进一步完善了课题组既往的研究中关于circSCMH1 改善缺血性卒中后功能修复的分子机制。

该研究第一作者为东南大学医学院周忠秋博士后和白莹副教授,通讯作者为东南大学医学院姚红红教授和韩冰教授,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等资助。

 

供稿:医学院

 

(责任编辑:李震 审核:宋业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