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张志珺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创新性研究成果

2024-12-31264

分享到:

【东大新闻网12月31日电】(通讯员 张志珺 孔岩)12月24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张志珺教授和孔岩副教授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Microglia-derived Vitamin D Binding Protein Mediates Synaptic Damage and Induces Depression by Binding to the Neuronal Receptor Megalin”的研究论著。

抑郁症目前“卡脖子”的临床难题之一是缺乏客观的诊断标记。本研究团队近年来聚焦筛选确定分子诊断生物标记物并进行功能验证,进而推动分子靶向干预。基于前期临床研究发现,本研究逐层回答科学问题,1)脑源性VDBP是否选择性表达在慢性应激诱导的抑郁样行为小鼠情感核心脑区并具有神经细胞亚型特异性?2)过表达MG源性VDBP能否导致神经元受损进而诱导小鼠抑郁样表型,而条件性敲除MG源性VDBP是否会发挥抵抗抑郁作用?3)VDBP是如何介导MG和神经元实现交互作用(crosstalk)的呢?这些事件的发生在PrL区有无神经元亚型的选择性呢?

该研究创新性发现并首次报道情感环路核心脑区前边缘皮层(Prelimbic cortex, PrL)小胶质细胞(microglia, MG)源性维生素D结合蛋白(vitamin D binding protein, VDBP)通过结合神经元受体巨蛋白(megalin)介导SRC-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通路导致神经元突触受损诱导小鼠抑郁发生,可能通过偏向作用于抑制性神经元亚型而实现,重要的发现揭示了VDBP介导的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直接作用的途径与机制,证实了脑源性VDBP是抑郁障碍分子诊断生物标记物,为正在研制的小多肽分子靶向干预提供了充分的实证。

此项工作在张志珺教授和孔岩副教授指导下,一批研究生和研究助理均做出了贡献,尤其并列一作博士生李玲、张贤、赵特以及硕士生张艾妮和黄子涵做出了更为突出的贡献。

该研究得到了2030-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深圳科技基金等项目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vs.202410273


供稿:附属中大医院


(责任编辑:丛婕 审核:宋业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