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菁菁校园

观百戏之祖 入桃花仙境

2008-11-07813发布者:

分享到: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始于元代末年的昆山,是南曲的一个支派;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中国戏曲艺术的精华,文学华丽典雅,曲调清俊婉转,舞姿细腻优美,武功技术卓绝,表演情真意切,既有诗的意境,又有画的风采,熔诗、乐、歌、舞、戏于一炉,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和奇葩。
       2005年5月我校举办首届“中国文化节”暨“昆曲传播月”的主题活动,江苏省昆剧院精华版《牡丹亭》登上我校文化舞台,此外我校还主办了由诸多名家参与的昆曲艺术高峰论坛。2008年10月昆曲《1699 桃花扇》又一次在我校九龙湖校区惊艳绽放,同时,我校文化素质教育中心将《中国昆曲艺术鉴赏》列入精品人文选修课程,让昆曲走进了东南大学的课堂,意在通过昆曲艺术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力求超越生命的澄明之境,一如昆曲般的“空谷幽兰”。
       金秋十月,碧波染窗,九龙湖畔桂花香。19日晚与20日下午,由著名导演田沁鑫携手江苏省演艺集团、江苏省昆剧院全新打造的昆曲经典《1699·桃花扇》在我校九龙湖校区焦廷标馆剧场隆重上演。此次演出是应东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中心的邀请,并作为第31届世界戏剧节系列活动之一以及东南大学人文精品重点活动而举办的。演出由东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中心和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联合主办,并得到了共青团东南大学委员会的大力支持。
       19日晚与20日下午,九龙湖校区焦廷标馆剧场俨然成了高雅艺术的殿堂,观众仿若随着剧情流转,置身于前明时代的秦淮风月,感受中国古人的悲欢离合。《1699·桃花扇》作为中国昆曲的经典剧目之一,改编自是清朝初期孔尚任倾其十年心血写就的历史大剧《桃花扇》,可谓 “中国传奇巅峰”,在一个精美绝伦的现代舞台上,展现了一个古老的经典传奇故事。明代末年,曾经是明朝改革派的“东林党人”逃难到南京,重新组织“复社”和曾经专权的太监魏忠贤余党,已被罢官的阮大铖斗争,其中复社中坚侯方域邂逅秦淮歌妓李香君,两人陷入爱河,侯方域送李香君一把题诗扇,而和其“梳栊”(和妓女结婚非正式叫梳栊)。阮大铖匿名托人赠送丰厚妆奁以拉拢侯方域,被李香君知晓坚决退回,坚守气节。阮大铖怀恨在心,趁饥兵东下取粮之事,设下圈套,陷害侯方域,迫使其投奔史可法,致使侯、李劳燕分飞,天各一方。时值闯王攻陷京师,清兵趁机入关,国事动荡不安,马士英、阮大铖之流拥立福王,把持了南明朝政,继而逼迫香君改嫁。香君毅然毁容守楼,血溅诗扇,并当众骂筵,浩气凛然。侯方域的朋友杨龙友利用血点在扇中画出一树桃花,是为桃花扇。之后清兵渡河,扬州失陷,史可法殉国,南明灭亡,明朝社稷烟消云散,最后以侯方域与李香君在栖霞山上重逢后却因一道士点化如梦幻醒,毅然割断情根,归大道,遁入空门为结局。
       昆曲《1699·桃花扇》六出戏近3个小时的精彩演绎,向观众奉献一席艺术盛宴。在戏剧的表达形式上,“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一把纤巧的桃花扇记录着男女主人公的沉浮命运和乱世儿女情,也串络着纷乱的历史人物与事件,那指点江山的复社文人,颐指气使的当权昏庸,泣血守扬州的将领,投降受招安的贪生之徒,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从一片桃红柳绿、莺莺燕燕的秦淮风月,展开到武戏的宏大场面,最后在枯井残桓、残山剩水中,渔樵唱和,清净道场,也展现了在盛世之下历史演绎的几度悲凉。而这种剧情和主题是通过舞台设计、音乐、唱词文学、曲牌、舞蹈乃至服饰道具,更重要的是通过演员的精彩表演体现出来的,仿佛是一座流动的“艺术博物馆”。舞台之上水影、树影婆娑,波光粼粼,以素有“明代清明上河图”之称的国宝级画卷《南都繁会图》的舞台背景,时隐时现,将“天、地、人”融合为一体,好似使剧中明代秦淮风月、南京城内的风光,透过背景布尚可看到舞台后侧庞大的乐队。布景在“水”中形成飘荡的倒影,一座庭院式小台,缔造出一个流动可变的空间,穿行于回廊间和落座在左右回廊上的人,时而是剧中人,时而是看戏者,时而是回廊中展示的精美展品,明末清初的悲欢离合、兴亡喟叹在方寸空间流转。身着精美华丽服装的演员在以笛、箫、笙、琵琶的伴奏乐器奏响的清丽优美的乐曲下,风雅别致、细腻飘逸的舞蹈中,展现出缠绵婉转、柔曼悠远的唱腔,举手投足皆风雅,一颦一笑尽动人,让观众在浅吟低唱、眼波流转中,体验传统艺术和文化的写意之美、和谐之美。
       《1699·桃花扇》的艺术美学背后还承载着中国传统的人文气质和伦理精神,观众既能通过舞台重温中国古人“秦淮文化”的悠闲、散漫而不失风雅的生活方式,又能在朝代更迭、国破家亡、悲欢离合中隐约感受到封建末世文人心中所流溢着的感伤情怀,更重要的是借戏剧形式书写一个中国传统的“人”的气节、大义、忠贞与坚守,而在太平盛世歌舞升平、优雅休闲的生活与乱世飘摇、失落家园后或视死如归,或出家入道的鲜明对比,恰好契合了中国儒释道的传统文化样式。“看似真是戏,其实戏如真”,昆曲之外发人深省、引人回味的旨趣才是欣赏高雅艺术的真正魅力所在,对莘莘学子来说,这是一种心灵的培养,自身境界的修炼和养成,也是我校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初衷。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自立之本。作为盛开在明清的艺术奇葩的昆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它浓缩了中国古典文学、歌舞、戏剧、美术乃至杂技等多种艺术成分,深刻影响了京剧、越剧、川剧、湘剧等剧种,被誉为“百戏之祖”。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历经过几百年的风雨沉浮,昆曲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对这种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也撒下了希望的种子。
       19日晚“青春版”《1699·桃花扇》中年轻演员平均年龄为十八岁,其中女主角李香君的扮演者单雯16岁,扮演侯方域的施夏明19岁,堪称昆曲界最年轻的专业演员,但他们既演绎出青春激情活力,又呈现出沉稳、老练、自信,让昆曲的传承有了新的希望,而且也铺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演出结束后年轻演员与指导老师同台谢幕,学生们向老师深深鞠躬,以表敬意,然后老师回礼后,再共同向观众行礼,这种师生礼仪也将观众带回到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氛围之中。20日下午“传承版”由石小梅、胡锦芳、黄小午、柯军四朵“梅花”在舞台上同时绽放,三代昆曲演员同台演出,传承着昆曲的希望,也将昆曲以一种经典的方式再一次呈现给东大学子,这是戏外的又一个传奇。两场演出皆获得圆满成功,观众好评如潮,长时间起立鼓掌,经久不息,在演出结束后广大学子纷纷签名留念,盛况非凡,掀起一股昆曲热潮。(许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