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9月29日下午,新一季“东大人的国家记忆”主题思政大课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焦廷标馆开讲。本季大课的主题是“接续奋斗强国梦 大道如虹启新程”,100分钟的大课里汇聚了包括6位两院院士和1位奥运冠军在内的20余位在各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东大教师、学生、校友。
一篇篇亲身经历的动人故事、一座座屹立不倒的宏伟工程、一次次冲顶巅峰的创新探索、一位位让人感佩的大师级人物,让大家找到连接一个国家、一所学校、一群人的共同瞬间,展示了一代代东大人胸怀报国之心、与时代同行的奋进精神。
“这台机器人64岁了,身高两米多,虽然看上去有点笨拙,但它是新中国的第一台机器人,是不是很牛?但更牛的是,他能够做28个自由度的动作。”现场,一个“蠢萌”的机器人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宋爱国讲述,当年为了研制这台机器人,东南大学查礼冠教授等前辈可谓吃尽了苦头,克服了无数困难,经过师生近700多个日夜的奋斗,终于在1960年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台机器人。它不仅是一个技术上的突破,更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宋爱国勉励在座的青年学生,要做前沿的科技,要围绕着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学研究,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要做顶天立地的科研工作。
混凝土收缩开裂是长期困扰工程界而一直未能有效解决的国际难题。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个科学和技术问题,但是这个问题更关乎到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我们攻克了混凝土收缩裂缝量化设计的瓶颈,发明了系列功能材料,突破了收缩裂缝控制的国际难题,成功应用于港珠澳大桥、无锡太湖隧道等110余项重大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加平院士表示,从发明好材料到用好材料,团队一直走在研究的路上,用实际行动践行二十大节约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
刘加平对同学们说,科技工作者要有一种自豪感,因为我们从事的是国家急需、人民需要、社会尊重的行业,同时也要承担责任,把全身心的精力汇聚到科学研究当中,在传承中创新,多出成果,出有用的成果。此外,不论从事怎样的工作,都要保持初心,把它永远作为我们前进的不懈的动力。
中科院院士、建筑学院教授段进通过视频连线,讲述了他领衔参与的国家重大项目。“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设计不仅仅是一个符号的简单复制,而是城市空间基因的传承,即空间不仅要与地域特点和生活习俗相结合,要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当地的活力,打造城市名片就是要破解‘千城一面’。”从雄安新区的规划设计,到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水乡客厅的规划,段进带领的团队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创新实践中,取得了很多辉煌耀眼的成就。
谈到感悟,段院士说:“参与这些大项目,我的心里有一种很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那就是要么不干,要干就一定要干到最好。当然,要把一件事情做好,光有决心是不够的,还要有坚实的基础、坚韧的毅力和雄厚的实力,要沉下心来,像打地基一样打牢专业基础,要吃苦耐劳,百折不挠!”
“顾老师,您手上的是一个U盘吗?”思政大课上,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顾忠泽带来的“U盘”实际上是团队研发的器官芯片。人体器官芯片,是指利用3D打印技术,纳米加工技术,构建了一个模拟人体环境的一个微缩“房子”。将人的细胞或者干细胞注入这个“房子”里以后,就可以培养出具有生物功能的人体微缩器官。这项技术对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来说,意味着可以以百十千倍更少的资源进行更加有效的药物测试,最终造福于人类健康事业。“我们用了十余年的时间来研究器官芯片技术,最终将科研成果从书架上的一个设想转化为货架上的实际应用。”
“我是东南大学首届少年班的学生,当年的我和你们的现在一样,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求索的执着和真挚的理想,一直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顾忠泽勉励东大学子:“你们正站在时代的潮头,拥有百年不遇的机遇和挑战,期待你们勇挑跨时代的使命重担,永远保持对科学的热爱和敬畏之心,怀揣梦想,脚踏实地,永远勇往直前,在各自领域里发光发热。”
“我们的目标是解决移动通信领域‘卡脖子’问题,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紫金山实验室6G关键技术攻关团队代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川讲述了团队突围破局、赋能网络强国建设的奋进故事。张川说,团队确定课题的标准是能在大国博弈中起到作用,能开拓蓝海,课题的技术能够让当前的研究明显上一个台阶。“课题必须回答国家的需要,因为我们就像山间的执剑者在科技博弈的大格局中,必须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战斗。”
“在未来3~4年,我们将继续围绕6G关键技术,加强前沿技术的投入,推动频谱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并积极探索6G与其他新兴技术的融合,如东数西算、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等,力求实现突破性进展。”张川寄语同学们,要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产业重大需求,服务社会重大关切的教育理念,走求实扎实的创新之路。在无人区突围破局,抢占高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立下功勋。
“亲爱的东大师生们,这是我在遥远的南极完成我的第三次科考任务时,带着满满的激动与感慨写下的一封穿越冰原的信……”在现场营造出充满未来感和科技感的氛围,南极科考、海洋信息、城市遗产保护、人工智能……一封封穿越冰原、发自深海、跨越过往、通往未来的信,以全息投影的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表达了东大人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追光而行、步履不停的追求。
作为东大2022级研究生,奥运冠军张雨霏通过视频惊喜亮相,她勉励每一位东大学子都能劈波斩浪,向着梦想坚定而行,成为新时代挺膺担当的奋斗者。
课程最后,全体师生齐声合唱《歌唱祖国》。在激扬的歌声中,全场师生共同传递一面巨大的五星红旗,现场渲染成一片红色的海洋……
“今天非常有幸能够在台上和宋爱国教授进行一番交流。宋教授近些年的科研成果已经在我国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核电与电力安全等重要的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今后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东大人也将不断地在科技创新领域进行探索和奋斗。”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谢雨臻坚定地说。
听完这堂思政大课,电子学院本科新生杨博远深受鼓舞。他告诉记者,很多大咖来讲课,这次机会值得珍惜。希望能够传承东大前辈们的奋发精神,贯穿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让自己变成一个对祖国更有用、对社会更有意义的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谢诗涵
摄影 刘莉 杭添
通讯员 周子琪 吴涵玉
编辑:蒋明睿
原文网址:
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6fa799fe4b03f223402c1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