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南大学发布了一则“含金量”十足的全球“招贤令”。其中,领军人才年薪150万起步,符合国家和学校政策的,还可提供住房货币化补贴500万,安家费20万,配套科研经费600万。此外,还支持申报省级重大人才工程,支持经费1000万起,最高可达1亿元。
这份诚意满满的“招贤令”的招聘主体是东南大学无锡校区。
提起东南大学,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东南大学难道不是在南京吗?”
其实,早在1988年东南大学无锡校区就已经在太湖湾科创带核心区——无锡市滨湖区山水城落子,率先开启了我国集成电路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从初建校时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主到2023年设立独立建制的集成电路学院,以东南大学为代表的一批高校在锡发展的“简史”,不仅谱写了一曲奋进的产学研合作“交响乐”,更镌刻下了无锡勇挑大梁、“芯”路求索的光荣印记。
“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来了”
2023年,6月6日,对于无锡和东南大学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是东南大学建校121周年的大日子,也是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正式揭牌的日子。
揭牌现场,有一位领导的致辞尤为引人关注,这就是无锡市委副书记、市长、市集成电路产业链“链长”赵建军。
赵建军在致辞中表示,东南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大学,在相关前沿领域占据领先优势。东大集成电路学院的独立建制发展,既是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有力举措,也是市校合作的纵深拓展、全面升级,对发展全局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他希望校地双方继续合力推动东大无锡校区及集成电路学院加快发展、加速壮大,共攀前沿科技“制高点”、共建产业发展“策源地”、共筑人才培养“蓄水池”,聚焦未来有前景、无锡有基础、东大有优势的领域,加强在微纳系统创新中心建设等方面合作,助力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在局部领域、关键环节形成突破性、引领性优势,更好地服务全省全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在当天的揭牌仪式现场,包括“数字感知芯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协议、Chiplet先进封装战略合作协议以及宽禁带功率器件联合研发中心合作协议等一批战略合作协议相继签约。
6月6日这天,无锡市还重磅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集成电路地标产业的若干政策》。这是继2016年首次发布专项政策之后,无锡市集成电路政策的第三次迭代,增至3亿元的专项扶持资金被认为“史上最高含金量”。在这36条新政中,人才引育、产业协同和环境提优都被放在了显著位置。
从1978年国营无锡742厂开启我国集成电路工业化生产进程,到如今无锡成为中国集成电路发展的重要“一极”,回溯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史,人才的引育无疑是其中熠熠生辉和至关重要的一环。
“黄埔军校”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无锡就被确定为国家微电子工业南方基地,这里不仅诞生了中国第一块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更是我国微电子产业的发祥地之一。
当年,为了加快发展半导体和智能传感器,国家多部委联合发力,集中投资20亿元,在无锡华晶启动实施“908”工程,首次发起对集成电路产业大规模、先进水平的集中冲击。尽管因多种原因,该工程“投产即落后”,但这一项目带来的更为深远的影响是为国家培养和锻炼了大批集成电路的专业人才,探索了我国微电子工业发展的道路,也为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奠定了很好的产业基础。
正是因为“908”工程,无锡被冠以中国集成电路“黄埔军校”之称。据江苏省行业半导体协会统计,目前仍有百余位“华晶”人奋斗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重要岗位,包括中芯国际、华虹宏力、长电科技等。
2017年,华虹项目落户,成为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史上的大事件。2018年,时任上海华虹宏力党委书记、执行副总裁徐伟在接受《无锡日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华宏在无锡投资建厂,正是看中无锡较长时间的产业人才积淀。”
今年9月25日,在“芯生态 锡引力”2024集成电路(无锡)创新发展大会上,万众瞩目下,上海交通大学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光子芯片中试线正式启用。这一国内首条光子芯片中试线的正式启用,将带动光子芯片正式步入产业化快车道。
时间倒回3年前,上海交通大学金贤敏团队被无锡滨湖的招商诚意打动,决定来锡创业。其实,在决定把光子芯片中试线平台落地到无锡前,很多地方都向金贤敏伸出了“橄榄枝”,团队也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考察,最终选择无锡,产业基础之外,专业人才是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像华虹和金贤敏团队这样因为人才而对一座城市“青睐”有加的例子,在无锡不胜枚举。
四十余载,“芯”火相传。人才成为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最为珍视、重视和用心沉淀的资源之一。对于人才的悉心引育也正在形成产业虹吸效益,持续反哺产业发展,成为别的城市难以超越的产业“锡”引力。
“锡”有引力
放眼全国,无锡算不上科教重镇。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在锡所有高校都设有集成电路或微电子相关专业且很多科研院所堪称国内乃至国际“顶流”。众所周知,集成电路产业是高投资、高技术、高智力的产业。技术和智力角逐的本质就是人才的较量。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无锡汇聚各类产业人才达15万人;引进国家级人才390名,省部级人才项目371项,具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超8000人;东南大学、江南大学、无锡学院等8所学院先后设立集成电路学院;集聚了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56所)、中电科第58研究所、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高层级平台,建成了国家集成电路“芯火”双创基地、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字号载体平台。
人才和技术的软实力正在变成推动产业发展的“硬支撑”。2020年11月,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集成电路创新服务平台”正式启用。自2021年投入运营以来,该平台持续提供包括可靠性测试、失效分析、研发方案开发等在内的“一站式”产业链协同服务,两年多来凭借强大的专业服务持续助力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加速跑”,并发展成为全国集成电路服务机构中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服务平台。截至目前,研究院累计孵化企业近百家,累计产值超过40亿元,纳税超过2亿元,孵化出江苏卓胜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发展良好的企业。如今,集成电路创新服务平台的客户,除了本地企业,还有很多来自苏州、上海、安徽等长三角地区。
9月21日,首届长三角国际学者创“芯”合作交流会暨长三角国际学者创“芯”联盟成立仪式在无锡高新区举行。现场,长三角国际学者创“芯”联盟成立,长三角国际学者创“芯”智库揭牌。无锡的人才引育优势在助力自身产业发展的同时,正在形成越来越强的辐射力,为长三角地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当前,作为无锡“465”现代产业集群地标产业之一,集成电路产业已成为无锡最具先发优势、最具完备生态、最具发展潜力的“金字招牌”。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无锡全市拥有集成电路产业链企业超600家,列入统计的规模以上集成电路企业219家,实现产值2419.44亿元。
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背后同政府政策的精准滴灌以及“芯”生态环境的综合提升密不可分。近年来,无锡通过“太湖人才”“滨湖之光”等招才、揽才计划和政策不断汇聚优质人才,为高速发展的集成电路产业及时“输血”。
今年8月,2024太湖人才发展大会在无锡举行。大会上,“太湖人才计划”全面提档升级,“无比爱才、锡望您来”的城市引才品牌持续擦亮。值得一提的是,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之外,无锡还通过人才金融予以支持。无锡先后设立了9个太湖人才基金,总规模达15亿元。新成立的“太湖人才新质生产力赋能基金”规模达10亿元。
产业的发展需要耐心资本。今天的无锡人才添势,近悦远来。这背后,这座城以“以才强产”的恒心与耐心,显示出了推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决心与信心。
责编:王逸男 易保山
原文网址:
https://jsnews.jschina.com.cn/nj/a/202409/t20240930_35070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