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走过了70年不平凡的岁月。9月30日上午,“江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展”在南京宪法公园正式揭幕,迎来第一波观众。从一届至十四届共14位省人大代表来到现场,为展览揭幕,一起通过展览回顾履职历程。
江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展
94岁老代表送来70年前的当选证书
当天,省一届人大代表、时任华东水利学院助教的周氐来到了现场,94岁高龄的他精神矍铄。他为展览送来了“镇馆之宝”,捐赠了江苏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选证书、江苏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代表证等珍贵的物件,引发大家深深的回忆。
周氐
“这张当选证书显示我是在徐州丰县当选的,这本证书很大,像奖状一样。”周氐回忆说,参加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来自方方面面,有农民、工人、军人等各个方面的代表。“当时开会在人民大会堂,会场很庄严,我们各界代表,要选举出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捐赠仪式(曹伟 于同化 摄)
在周氐看来,走过70个年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久弥新,逐步完善。他说,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初心不能忘,人大代表的职责就是要将老百姓的呼声反映上去。他关注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作出全面部署。“希望落实好改革举措,不断创新。在此基础上,我们每个人都要继续为强国梦出一分力。”
24年为民代言,她建言“让孙中山铜像回归新街口”
“从1981年当选为南京市人大代表,到成为省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我一共经历了四届市人大代表,一届省人大代表,两届全国人大代表,跨度24年。”今年73岁的省六届人大代表陶佩芬看展时感慨万千。
陶佩芬
当选南京市人大代表时,陶佩芬是南京市新街口百货商店的营业员。多年来,她从平凡的岗位上一步步成为新百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在履职过程中,陶佩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提出的多个建议最终推动解决了实际问题。
新街口的孙中山铜像是南京的一个重要文化地标,2001年,南京因修建地铁暂时将孙中山铜像搬走了。“孙中山铜像的回归一直备受市民关注。在2005年南京市人代会上,我提议将孙中山先生铜像移回新街口,并和多名代表联名向人代会提交了一份议案。”在多年持续不断地呼吁下,2010年,孙中山铜像终于回归新街口广场。
“每当我所提出的意见建议被采纳、落实,都更加强化了我为民发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陶佩芬表示,“这对我的鼓舞非常大,我深刻感悟到,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的喉舌,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心声,这种使命感、责任感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希望更多人通过展览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时光前行,人民当家作主益显千钧力量。
江苏三法律师事务所主任孙勇,自2003年当选为第十届省人大代表,至今已连任四届。作为来自法律界的人大代表,履职20多年来,孙勇关注国家法治建设和地方立法,积极参加省市人大组织的各项活动,累计提出议案建议80余件。
孙勇
此次展览让孙勇印象深刻的是,他更加充分地感受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江苏拓展人民群众参与途径,丰富人民群众参与立法形式,比如,在网络上广泛征求建议意见,设立基层立法点广泛吸纳民意。”孙勇说,他所在的律所就是一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以人大制度为依托、广泛吸纳多元主体、创新民意反映方式,生动地实践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切切实实地提高了立法的质量。
唐进
“我们要更加坚定制度自信。”省十届至十二届人大代表,南京市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唐进心潮澎湃。多部法律条例的立法投票和讨论、专题调研与询问总能见到唐进的身影,作为亲历者,他见证着江苏民主法治建设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
龚乐年
今年84岁的龚乐年是省八届至十届人大代表,当时是东南大学电气工程系主任。作为改革开放后教育部首批公派留德学者、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家,龚乐年在履职中格外关心科学教育的发展。1993年,他首次参加省人代会,就提出要在“科技兴省”中充实“教育兴省”的内容。“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能够成为人大代表,为人民代言,非常骄傲。”龚乐年说,这次展览上的史料丰富,回顾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年以来的光辉历程。“希望更多人走近展览,加深大家对人民代表大会的认识,感受江苏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方面的实践成果。”
【小贴士】
开放时间:10月1日—10月7日,每天9:00—17:00
10月8日起,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每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南京宪法公园
地图指引: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徐苏宁 卢河燕/文 赵杰/摄
原文网址:
https://www.xdkb.net/p1/js/j9mh2/494173.html